中國質量新聞網消息 5月30日,國家質檢總局召開例行發布會,新聞辦負責人陳熙同通報了2013年一季度產品質量基本狀況,具體內容如下:
國內制造業產品方面。共對13類919家企業生產的941批次產品開展了國家監督抽查,批次抽樣合格率為90.3%。按照抽查企業數劃分,日用消費品、工業生產資料抽查企業數分別占抽查企業總數的58%和42%。
進出口商品方面。全國共檢驗檢疫入境貨物107.6萬批,貨值2277.22億美元。檢出不合格進口貨物3.98萬批,貨值238.95億美元,批次和貨值不合格率分別為3.7%和10.49%。全國共檢驗檢疫出境貨物298.9萬批,貨值1481.786億美元。檢出不合格出境貨物0.3萬批,貨值1.29億美元,批次和貨值不合格率分別為0.1%和0.09%。
食品方面。國內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共監測11817個樣品,其中常規監測樣品2714個,乳制品專項監測采集8202個監測樣品。進出口食品環節,出口食品合格率為99.91%,不合格進口食品檢出率為1.05%。
特種設備安全方面。全國共發生各類特種設備事故38起,同比減少8起;死亡38人,同比減少4人;受傷40人,同比持平。承壓類設備中的鍋爐和壓力容器、機電類設備中的電梯和起重機械事故起數仍然較多。
執法打假方面。全國質檢部門共查處各類違法案件1.5萬起,涉案貨值2億元,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55起。查處食品質量安全違法案件4749起,涉案貨值3750萬元。查辦兒童玩具違法案件57起,涉案貨值50萬元。查處建材案件1554起,涉案貨值9639萬元。查辦汽配違法案件205起,涉案貨值269萬元。
缺陷產品監管方面。全國質檢部門共收到汽車產品相關投訴6140例,開展缺陷汽車召回31次,同比增加了72.2%;涉及車輛73.35萬輛,同比減少了7.49%。
針對以上產品質量問題,全國質檢部門擬采取以下相關措施。一是強化產品質量狀況統計分析。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產品質量合格率統計調查,監測評價行業和區域宏觀質量水平。在總結國家、省、市、縣四級產品質量狀況分析報告制度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產品質量狀況統計分析工作,充分發揮其預警分析作用,力爭做到對質量安全隱患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二是完善相關產品標準。針對電動自行車、光伏產品、鞋類制品、紡織服裝產品標準落后、缺失、標準體系不完善等情況,制訂完善相關標準,加大標準宣貫力度,督促企業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三是深入開展質量提升和執法打假。針對電線電纜、兒童用品、學生文具、車用汽柴油、林木制品、化肥、節水產品、建筑防水卷材等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加大監督抽查力度,分析質量問題成因,解決關鍵問題,實施質量提升,規范產業健康發展。針對一季度存在問題的重點產品和重點區域,開展專項執法活動,狠抓城鄉結合部薄弱環節的執法打假。四是加強進出口商品質量監管。加強進出口酒類,進口植物油、乳制品、肉類、水產品檢驗檢疫監管。重點加強對進出口嬰幼兒服裝、玩具、一次性衛生用品等產品質量安全的檢驗監管。做好進口化妝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重點對嬰幼兒(含兒童)護膚用品、口紅、美白霜、祛斑霜、防曬品等化妝品開展監測。提升農產品質量監管水平,抓好進出境食用農產品和飼料安全風險監控工作。五是督促企業消除特種設備事故隱患。逐步推進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標準化建設及分類監管工作,做好隱患排查,督促企業消除特種設備事故隱患。針對近期連續發生多起承壓類設備爆炸較大事故的情況,部署專項檢查,及時消除事故隱患,防止類似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