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早高峰,好不容易等來的出租車,寧愿空駛也不愿前往擁堵路段。
有機產品標識五花八門,如何挑選真正的有機產品,消費者煞費腦筋。
標簽上全是英文的進口乳粉,看上去讓人一頭霧水,分不清成分。
4月1日起,困擾消費者的上述問題將有答案,甚至煙消云散,因為一批關乎飲食與出行的新規定、標準正式實施,其中包括《出租汽車運營服務規范》、《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和《關于加強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管理的公告》。
新規實施當日,記者采訪質檢總局、標準制定者及業內專家,權威解讀涉及民生的條款,提供消費參考。
電召服務“不到位”算拒載
“出租車禁挑客拒載。”很多媒體選取此點解讀《出租汽車運營服務規范》。查詢獲悉,該標準明文規定:“乘客上車前,不得有詢問乘客目的地等挑客行為。”
而關于拒載,還有一點很重要,也被大多數媒體遺漏。仔細查閱新標準,拒載還有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出租汽車駕駛員未按承諾提供電召服務。
“電召拒載是新增的。”標準第一起草人、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公路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浩表示,相比2008版的舊標準,新國標對于電召服務的規定更詳細,也更重視。出租汽車不是因為道路擁堵、車輛損壞等原因,沒有如約履行電召服務,也屬于拒載。
眼下,越來越多的乘客通過嘀嘀打車、快的打車等軟件,進行出租約車。而標準鼓勵出租汽車企業提供24小時不間斷電召預約服務,并對電召服務人員及駕駛員的職責作出明確、細化規定。如駕駛員接受調度任務后,應準時到達約定地點;乘客未按約定乘車的,駕駛員應與乘客或電召服務人員聯系確認。
由于是推薦性標準,不少乘客擔心“落地”情況。在王浩看來,標準對于出租汽車服務作出基礎性、基本性要求,促使整個行業向標準靠攏,起引導規范作用。“這是最低的要求,不少出租汽車服務地方標準比這要高,企業規范運營的內部服務標準更高。”
選有機產品認準“三要素”
走進超市,發現有機產品越來越多,但消費者的認知程度卻并不高,挑選起來容易無從下手。
隨著《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4月1日正式實施,意味著四位一體的統一的有機產品認證制度正式建立,包括《有機產品》國家標準、《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和《有機產品認證目錄》,以及《辦法》規定的統一認證標志。
認證制度正式統一,而日常消費也變得更透明。
“就看產品上有沒有‘三要素’:有機產品國家標志、認證機構名稱、有機碼,有這3個,就是真正認證的產品。”國家認監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辦法》針對市場消費情況,作出不少具體而細化的規定。
“取消有機轉換標志,便于消費者辨識。轉換標志和有機標志,有些消費者分不清楚。”上述負責人舉例稱,處于轉換期內的產品,不算真正的有機產品,以后不能粘貼有機產品標識售賣。
一般來說,一個組織申請有機產品認證后,要有1~3年的轉換期才能正式獲得有機產品認證,在這1~3年內,農場要完全按照有機認證標準進行生產,但其產品不能叫有機產品,只能叫有機轉換產品,只能使用相應的有機轉換標志。因此,取消有機轉換認證及其標志,能從根本上杜絕獲證產品的認證委托人利用有機轉換認證冒充有機認證的行為。
“喊停”篡改乳粉標簽欺詐行為
自4月1日起,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中文標簽必須在入境前已直接印制在最小銷售包裝上,不得在境內加貼。質檢總局《關于加強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管理的公告》,作出上述明確規定。
“主要目的是要求境外生產企業按中國標準生產供應中國市場的產品,從源頭上保證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安全,最大程度避免篡改中文標簽欺詐消費者的行為。”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相關企業必須認真學習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保證產品符合中國的各項規定,保證中文標簽內容真實準確。
“意義比較大。”乳制品專家雷永軍解讀稱,新規能夠讓進口乳粉市場更加規范。原先一些進口乳粉貼的標簽不合規格,國內消費者半天看不懂。也有一些產品貼著中文標簽,但個別經銷商偷偷將其換掉,按照自身理解換標識。
另外,質檢總局規定,對華出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境外生產企業應按照相關規定辦理注冊。自今年5月1日起,未經注冊的境外生產企業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不允許進口。
“不是說誰想把奶粉生產出來,賣給中國就可以啦。”雷永軍表示,注冊規定的最大好處在于明確了生產企業負全責,出現問題易追溯。“現在等于工廠負責制,有一個前提是先看生產符不符合條件,把過去一些‘假洋鬼子品牌’、來料加工等行為一網打盡,讓市場更純粹。”
近幾年,奶粉代購生意很火,市場狀況也是魚龍混雜。在雷永軍看來,標簽及注冊新規,意味著廠商全程負責產品質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代購生產商門檻。“每一罐產品都‘有主’(可查),鼓勵國外生產企業針對國內市場自創品牌。”
質量短評:一枝一葉總關情
4月1日起實施的質檢總局三部民生新規,一是管嚴了“嘴”:有機產品認證制度正式統一、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中文標簽必須入境前印刷好;二是照顧了“腿”:出租車電召不到位算拒載。這些老百姓身邊的要緊事有了標準和制度約束,又給消費信心加了分。
質檢總局作為全國抓質量、保安全的核心部門,以群眾利益為導向、以保障民生為宗旨,對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等問題,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優勢,找問題、抓根源,從標準和制度入手,根治頑癥。網友們的熱評點贊和各大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說明這些事辦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出租汽車運營服務規范》里面新增加的“電召拒載”屬違約行為,就是考慮到乘客通過手機軟件電召用車可能遇到的問題,在細節上的關注,體現了規則制定者的認真細致。
對于有機產品質量問題和有機產品認證證出多門、管理相對混亂等問題,質檢總局積極作為,從認證監管入手,做出具體細化的規定,從產品的外包裝上,取消了容易讓消費者混淆的有機轉換標識,讓消費者購買有機產品更加便利。
質檢總局對于奶粉,特別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無論是境內、境外的生產企業,從制度上為消費者提供信心,從監管上加大執法力度,維護了“舌尖上的安全”。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原來采用的境內粘貼中文標簽,為假冒偽劣產品留了口子,為個別經銷商做手腳留了口子。質檢總局嚴把國門安全,堵上這個口子,最終是要促使境外生產企業按照中國標準生產供應中國市場的產品。
民生法規的制定就是為了確立標桿,就是基于質量安全為百姓提供消費保證。標準文本的詳盡細致,除了讓消費者感受法規的保護,更能體會到監管者和法規的呵護,一枝一葉總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