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厲 華
經常開會的人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靠近主席臺前幾排的中心位置常空出一片,極少有人坐,出現前排座位“空白”現象。會議召集人力圖改變這種狀況,每次會前總是通過麥克風大聲喊上幾遍,要求后邊的到前排就座,甚至派人將后面的人趕往前面,卻依然不能完全奏效。其實一個人是不是總愛坐前排與他能否成功是密切關聯的。
一位心理學教授做過這樣一項實驗:事前沒有做任何要求,讓學生自由地進入一個寬敞的大課堂,并各自找座位坐下。反復幾次后,教授發現有的學生總愛坐前排;有的學生則比較隨意,四處都坐;還有一些學生似乎特別鐘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分別記下他們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調查結果顯示:愛坐前排的學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兩類學生很多。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他的高度。”其實,坐前排就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一個人凡事都爭先,必定激發他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爭創一流的精神,成功的幾率也會大很多。教授的實驗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下面的故事肯定有不少人都看過:上世紀30年代,在英國,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她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走在別人的前面,而不落后于人,“即使在坐公共汽車時,你也要坐在前排。”父親從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者“太困難”、“我做不到”之類的話。以至于要求甚至于苛刻,讓人覺得“殘酷”得有點不近人情。
這樣的要求對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似乎太高了,但也正因“殘酷”的教育,才培養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瑪格麗特因此攻克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難關,40多年以后,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才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明星,她就是雄踞政壇長達11年之久,被世界譽為“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對一件事的態度,對一個人的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做一件事,你只認為自己比別人差,做得沒有別人好,那是大錯特錯了。我們也該反思以及學習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因為“永遠都坐前排”不僅是一種心理,更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在這個世界上,想坐在前排的人并不少,而真正能夠坐在前排的人卻不多。許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因為他們就不敢坐在前排,即使坐到前排也是偶爾為之。這樣的心理早已決定了你今天以及以后的成功。
在我們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不愿意坐前排,其實,他們缺少的就是瑪格麗特這種“永遠都坐前排”的勇氣,以及那種持之以恒的奮斗精神。為什么在一項事業中能夠成功的人為數不多呢?那是因為,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有著“永遠都要坐前排”的勇氣,并持之以恒地努力著,不懈地奮斗著,最終自然領略到一覽眾山小、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意境和愜意,贏得個人和企業的燦爛前景。有些人雖然坐到了前排,卻只把坐在前排當成一種人生理想,而沒有具體行動,因此失敗了。
所以,任何人要想成功,就必須要求自己力爭“永遠都要坐前排”。當然,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能坐在前排,但是,只要我們努力地在把這種愿望化作行動,并時刻想要“坐在前排”,即使你一次沒有坐到前排,但你的人生也會是另一番景象。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