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錦龍
企業管理工作千頭萬緒,涉及人財物的方方面面,管理者個人能力再強,也不可能掌控企業管理的全過程。如果舉輕若重事無巨細都要事必躬親,必然會深陷紛繁復雜的事務之中,身心俱疲,可能沒有精力和時間掌控大局、把握重點。
那么如何借力呢?簡單地說,就是借助別人的力量,來實現管理者的目標、目的。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借船出海、借雞生蛋、借梯上樓等諸多典故,其實,這都是借力在現實當中的有效運用。作為管理者,各種資源往往是有限的,因此,管理者更多的要思考如何利用別人的資源,辦好自己的事。筆者以為,作為一個管理者,你手中掌握多少資源并不重要,關鍵的是你能支配或者調控多少資源為你所用,這才是最關鍵的。
事實上,管理是企業組織的共同行為,依靠的是團隊的力量。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都調動和凝聚起來,長袖善舞,就能取得較高的管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國通用電氣(GE)董事長杰克·韋爾奇有一句經典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要做個領導者而非管理者。”細細琢磨,就是這個道理。這里講的“管得少”并非是要弱化管理,而是要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者要避免個人的單打獨斗,要學會分權、放權,在具體操作的問題上,要給下屬制定具體的標準、方法,過程要讓他們自己去完成。在需要做決策時,則一定要把好關口,并做好必要的監控和反饋,幫助下屬及時糾偏,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其創造必要的條件,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人的才華和潛力,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當然,管理者管得少并不是盲目地無所事事,而是要善于抓大事、抓重點、抓關鍵。聯想董事長柳傳志在企業只做3件事:帶班子、定戰略、帶隊伍,其他事情完全由各部門負責人全權處理。正是在這種充分放權的管理模式下,聯想集團取得了快速發展。管得少,只要路子對,就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管理者首先要善于借助企業自身之力。企業的實力與規模往往是管理者本人無法比擬的,攀上企業這棵“大樹”,管理者就可以享受“大樹底下好乘涼”之舒適。優秀的管理者善于借力,不管是團隊內部的,還是團隊外部的。善于利用各種資源和力量,不但能節約很多成本,減輕很多負擔,縮短很多時間,而且會提高團隊的協作精神,從而使整個團隊、整個組織很快成熟起來。
張瑞敏曾提出“管理就是借力”的理念。他說,人的素質是海爾成功的根本,企業是什么,說到底就是人。管理是什么,說到底就是借力。你能把許多人的力量集中起來,這個企業就成功了。如果全體員工愿意把力量借給我,一起完成同一個目標,這就是成功的管理。當然,“借力”推而廣之,不光是借助人的力量,在管理上、在經營中,還要善于借助時機,借助各種有利條件、借助各種資源優勢和各種大好形勢。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世界萬事萬物,對于這個支點,只要我們懂得借用的話,就會四兩撥千斤。《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