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金忠
日前,筆者來到山東招遠一家企業,在辦公大樓和食堂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細節。
在企業職工食堂里,每一盆菜旁都豎有一個小牌子,上面寫著菜名和對應的廚師的姓名。據了解,該食堂實行對口質量負責制,廚師們要對自己做的菜的質量負責,并接受企業廣大干部職工的監督。在辦公樓每層拐彎處都有一個水桶,是專門留著給每天早上擦樓道用的,這里的水都是前一天員工們水壺里剩下的水。這種做法,既能使職工飲用新燒開的水,又實現了對剩水的有效利用。
以上并不是某位廚師或員工的自發行為。對一盆菜、一桶水運用的管理辦法,都是企業管理者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精心部署。
正是一盆菜、一桶水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構成了精細化管理的大體系。“精細”的要義一方面在于精到細處,另一方面在于確有實效。
企業管理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但企業對細節的關注總能給外來者和職工帶來更直觀、更持久的影響力。一個個細節能夠“潤物無聲”,使員工養成“精細”的好習慣。
在一個求精求細的企業里,職工們享受著“精細”帶來的益處,也必然樂于將自己的精力和熱情奉獻給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中國質量報》
□ 趙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