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到每個環節 “細”至每個崗位
安徽馬鞍山方圓回轉支承公司精細管理實現市場效益最大化
□ 本報記者 郭 明 李 輝
“我們始終堅持不接受不良品,不生產不良品,不轉交不良品的‘3N’管理模式。質量管理的精細化,使企業實現了市場效益的最大化。”這是獲得“市長質量獎”的安徽馬鞍山方圓回轉支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方圓公司)全體員工的共同認識。
2003年,馬鞍山方圓回轉支承有限責任公司由多年虧損的國有企業馬鞍山馬鋼巨龍公司改制而成,當時注冊資本僅500萬元人民幣,到2010年公司資本已達到9.7億元,注冊資金25852.18萬元,每年都以超過30%的速度快速發展,擁有長沙方圓回轉支承公司和瀏陽方圓液壓有限公司兩家子公司。
方圓公司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正是注重產品質量管理的結果。企業擁有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精加工設備,具備了保證產品質量的硬件條件。為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2009年起,方圓公司導入卓越績效模式,通過多種形式營造學習和應用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氛圍,強化員工對卓越績效管理知識的學習和領會,積極創新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開始逐漸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質量管理體系。
為了保證每一件產品的質量,方圓公司嚴格控制產品加工過程,實行“三檢”制度,即自檢、互檢、專檢相結合,逐步實現“3N”的工序質量控制目標,即“不接受不良品,不生產不良品,不轉交不良品”。
一線員工質量意識直接關系到產品的質量。為提升操作員工質量觀念,方圓積極在操作工中宣傳“三個就是”的理念,即“生產者就是檢驗員、檢驗員就是客戶代表、崗位責任就是質量責任”。同時,生產車間把員工的收入與其生產質量掛鉤,層層考核,責任到人。前一道工序不合格的產品絕不允許進入下一道工序,下一道工序的工人有權拒絕上一道工序不合格產品進入。
目前,該公司擁有專業的計量檢定室和工程檢測中心,通過科學的檢測手段,對產品從來料到成品以及售后跟蹤進行全過程質量監控。借助全過程管理、測量與分析、持續改進等措施,為產品質量持續穩步提升提供堅實的支撐。在工廠的制造車間里,記者現場采訪了幾位正在緊張操作的工人。方圓員工邵小鋼告訴記者,公司的生產設備非常先進,都是電腦智能化操控,只要嚴格按照操作規范、操作制度進行生產,再加上對產品的自檢、互檢和專人檢驗的嚴格把關,產品合格率很高。
自2009年以來,方圓公司制造部成立了6個QC小組,其中包括制造一部鉆加工QC小組、制造二部熱處理QC小組等。通過小組活動,制造部不斷地在生產流程的每個環節上尋求質量改進方法,為控制產品不合格率、提高產品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QC小組模式的導入,更使方圓的質量管理進入了一個高層次、高水平的發展階段。
細節決定成敗。方圓公司的制造車間里,矗立在醒目位置的質量管理看板上,記者清楚地看到“質量控制目標”、“質量問題曝光”公示牌,詳細記錄了崗位質量目標、質量問題的原因和相關責任人信息。
卓越績效模式強調以顧客為導向。一次客戶反映,在施工過程中有沙礫等異物進入回轉支承內密封圈內,大大影響了回轉支承的壽命,請求方圓公司給予技術上的支持。方圓公司技術部門迅速展開技術攻關,通過加注密封膠的方式,解決了異物進入回轉支承密封圈的問題。
2010年,方圓公司的產品占國內汽車起重機回轉支承市場的40%,占塔式起重機配套回轉支承市場的14%,占國內品牌挖掘機配套回轉支承市場的68%。在旋轉鉆機、靜壓樁工機械、冶金機械、港口機械、路面壓實機械、輕工環保機械、游樂設備等行業的銷售比重保持較高的市場份額,具有較高的品牌美譽度。同時在風力發電、清潔能源等領域已形成一定的市場,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中國質量報》
郭 明 李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