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車間讓細節看得見
山東東營市利津縣昌華化工機械廠可視化管理見成效
□ 王秀珍
在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昌華化工機械廠(以下簡稱化工機械廠),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如今已不再只是一堆生硬的制度,它已經成為每一名員工看得見、摸得著的一種行為習慣,而這得益于該廠3月以來推行的“可視化管理”。
6月初的一天,在化工機械廠安全月度例會上,一組設備滿是油污、泵基礎左側螺絲出現松動的畫面,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在參會者的眼前。緊接著,鏡頭一換,另一組照片則是“現場整潔劃一,設備上分別懸掛有明顯的風險警示牌”。這可不是什么電視片段,而是實實在在的兩組安全風險的對比照片。
今年3月份以來,化工機械廠針對生產現場管理探索實施了可視化管理。所謂可視化管理,就是利用鏡頭、視頻、圖表等方式,把生產現場存在的風險隱患以及好的方面記錄下來,通過圖片展示讓員工更加直觀地識別安全規范要求,而不需要再去翻看操作手冊或靠記憶再現操作流程。可視化管理可實現管理上的透明化與可視化,也可以滲透到企業人力資源、供應鏈、客戶管理等各個環節。
“過去一提到安全生產,普遍考慮的是如何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卻忽視了這些制度和要求以何種方式進入員工的具體工作,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化工機械廠安全科負責人高曉彬認為。正因為此,安全管理作為一個抽象的概念,無法真正印入員工腦中,也就出現車間忙于應付月度檢查的現象,安全隱患的防范難以做到始終如一、一以貫之。
為此,化工機械廠在全體員工中開展了“查找我身邊的安全風險”活動。月度檢查過程中,生產部門把檢查到的每一處隱患用鏡頭記錄下來,拿到各類會議上與好的樣本對比點評,分析問題,查找原因,督促存在問題的車間、班組進行整改。會后,讓員工對照照片查找工作中的不足,通過圖片找出安全風險的問題在哪里,抓整改一抓到底。
以前對于一些安全操作規程更多是死記硬背,現在卻能通過直觀的視覺活學活用。這些不僅讓各車間員工的操作標準更加規范,也激發了他們糾錯的主動性。3個月以來,他們排查出的48項安全隱患,已全部得到落實整改。
不僅如此,化工機械廠還把可視化管理延伸到現場管理和員工隊伍管理中。在每月月度檢查和不定期抽查中,將標桿車間、員工生活區衛生清潔場景、場地平整達標樣板、庫房有序擺放以及員工學習等情況,拍出照片整理成影集或制作成表格,對照差距找不足。
可視化管理不僅給安全生產帶來幫助,給現場管理和員工隊伍管理同樣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在5月月度基礎管理檢查中,全廠80%的班組達到標桿班組的水平。6月份“青工拉力賽”無論從參加人數還是比賽成績上,都比5月份有所提高。
化工機械廠廠長杜憲忠在介紹實施可視化管理的宗旨時表示,可視化管理的實施實際上是兩種創新,一種是管理思維的創新,一種是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創新。作為管理者,如何將可視化更好地應用到工作去,把管理的內質和管理的要求更好地通過可視化這一方式傳達給員工,其背后的思考折射出了管理者的水平和內涵。正如計算機、照相機等設備越來越好用、越來越便捷,但這個好用、便捷的背后是設計者的艱辛付出和科技進步。因此,把繁雜的問題簡單化是貢獻,也是管理者背后的責任和心血。
雖然實施的時間還不是很長,但可視化管理帶來最直觀的效果,就是降低了安全生產在控、可控、能控的門檻,讓員工在找差距、比不足中增強工作和學習的自覺性。“前段時間的實踐證明,可視化管理已成為安全生產的‘助推器’。下一步,要繼續不斷完善可視化管理機制,拓寬可視化應用的領域,讓員工快樂工作,讓企業安全發展。”高曉彬信心十足地說。《中國質量報》
□ 王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