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絲鑲嵌有望“傳宗接代”
9月絕活絕技專業開課
本報訊 (記者王惜純)被稱為老北京手工藝“燕京八絕”之一的花絲鑲嵌,已經后繼無人,不少絕活兒幾乎瀕臨失傳。今后,這種情況有望得到改變。記者近日從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獲悉,今年9月,花絲鑲嵌、玉雕等絕活絕技將首次走進學校大門,成為正式的專業。
與此同時,北京市已經確定在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設立有關絕活絕技的專業,并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招生,許多緊缺技能都會陸續在相應的技工學校開設專業。
根據7月剛剛出臺的《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培訓工作的意見》,北京市將在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旅游服務和文化創意等產業,加強緊缺技能人才儲備。對掌握絕活絕技的高技能人才,實施“師帶徒”技能振興工程,在北京市技工院校開設相關專業,并在全國范圍內擴大招生和培養。
據不完全統計,上世紀90年代以前,北京從事傳統工藝的人員至少幾萬人;而目前,這一數量縮減了10倍。以“燕京八絕”之首的花絲鑲嵌為例,整個北京不超過100人。而工藝品制造行業的熟練工月工資在3000至5000元左右,技師級別的年薪可達10萬元至30萬元。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有關負責人稱,經過對行業的需求、緊缺度、傳承度、是否適合學制化等因素的綜合考慮,確定率先在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設立絕活絕技的相關專業,今年9月,新學期開始正式開班。據了解,首設的絕活絕技專業將包括花絲鑲嵌、玉雕。
花絲鑲嵌為我國特種工藝之一,又被稱為細金工藝。它是將金、銀、銅拉成絲,運用各種技法制成首飾、器物等裝飾品。
記者了解到,花絲鑲嵌工藝以北京、成都最負盛名。北京的花絲鑲嵌,以編織、堆壘見長,還常用點翠工藝,即把翠鳥的藍綠色羽毛貼于金銀制品之上,效果更佳。其工藝可分為兩大類,即花絲工藝和鑲嵌工藝。花絲是在方寸飾片上,用銀絲掐制出各種不同的圖案,花絲工藝品是用不同型號的金銀或銅絲,經過加工制成。鑲嵌則是把珠寶翠鉆、精石美玉鑲在金銀飾品上,再把金銀、水晶、白玉和彩琉璃等組合在一起,鑲嵌到帶鉤、壺、樽、燈、車軸等器物上。
相比之下,銀花絲工序繁多,銀絲最細的僅有人頭發的一半,粗的也僅幾毫米。把白銀抽成不同粗細的銀絲后,按照已制作出的圖形邊框,用掐絲、填絲、織編和累絲4大技法對中間的圖紋進行填充和編織,這種獨特的技藝全憑藝人的藝術感悟和熟練的手上功夫。舊時就有花絲工藝“3年零一截”一說,意思是至少3年才能出徒,至于那“一截”多久,則由師父說了算。
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絕活絕技專業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的總體框架已經確定。同時,花絲鑲嵌、玉雕專業所需的實操基地已經建設完成。今年新開的絕活絕技類專業,生源還多數來自于北京生源和少數外來打工子弟,首批計劃20人左右。而從明年開始,將在全國范圍內招生,屆時外地戶籍學生在計劃內報考,也可享受到與北京市戶籍學生同等的助學金、獎學金待遇。這樣將能額外吸引一批外地生源,加入到傳統工藝的行業中。
據悉,許多緊缺技能也會陸續在相應的技工學校開設專業,比如絲綾堆繡、雕漆、古件修復等。業內人士指出,這種在學校里開設專業,整班、整建制培養人才,將使絕活絕技的傳承得到保障。《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