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記者站報道組
4月16日,惠州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深入制鞋企業宣傳檢驗檢疫政策法規、服務措施、優惠措施和工作流程。
全世界80%的女鞋是中國生產的,中國80%的女鞋是廣東惠東生產的。惠東作為中國女鞋生產基地,與浙江溫州(皮鞋)、福建泉州(運動鞋)并稱為中國三大鞋城。
4月16日,當我們來到惠州市惠東縣的黃埠、吉隆兩鎮時,看見滿大街的大貨車、小貨車、小轎車、小拉車川流不息;在街兩邊的許多門面上,都掛著某某鞋材、鞋料、皮革等大大小小的各式牌匾;再往里,人頭攢動的中國女鞋批發中心、亞洲鞋業城、國際鞋材市場等建筑群成區成片,鱗次櫛比,這里,真是一個制鞋業的海洋。
這里有4800多家制鞋企業,其中有1143家有出口業務;有制鞋從業人員32.6萬,制鞋生產線375條,年產鞋7億多雙,出口到108個國家。
這是一串華麗的數據,但無法掩蓋的隱憂是,這些企業大多是中小微企業,甚至很多還是前店后廠的家庭式作坊,管理水平低、風險承受能力弱、資金鏈依托性強等現狀普遍。自從歐美經濟出現危機之后,惠東鞋出口量急轉直下,特別是歐盟REACH法規等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實施以來,惠東制鞋業步履維艱,訂單急劇減少,出口退貨頻頻發生,生存危機前所未有。
2011年10月,廣東惠州檢驗檢疫局在其所轄的惠東辦事處下面,又設了一個工作組,其辦公點就設在惠東女鞋的集中生產地——吉隆、黃埠兩鎮交界處、也就是那幾千家小鞋廠的廠門口。
工作組剛成立的時候,沒有辦公地點,沒有職工宿舍,但是組成人員個個都是惠州局的精兵強將。
當然,工作組要開展業務,最大的麻煩不是辦公地點和員工宿舍,而是惠東幾千家制鞋企業老板的不理解——出口業務有貿易公司,檢驗檢疫部門是干什么來了?
為此,今年2月20日,在惠州局黨組的指示下,惠東辦事處主任鄒小林帶領19名同志,分為10個組走街串巷,挨家挨戶上門拜訪小鞋廠。20天里,他們走訪了惠東所有有出口業務的1143家制鞋企業,逐個講檢驗檢疫業務流程、講檢驗檢疫服務措施、講檢驗檢疫優惠措施,也掌握了普遍存在的自檢能力不足,法律意識淡薄,一些不法外貿中介機構侵害生產公司利益等各類問題。
以前黃埠、吉隆兩鎮的制鞋企業辦出口業務,首先要到50公里外的平山鎮(惠東辦事處所在地)去報檢,然后到120公里外的惠州市區去檢測,最后到本地實施查驗。要走完這一套流程必須預留4到5個工作日,更不用說這一路來來回回要花的路費和精力。
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和實際情況,惠州局黨組決定組建黃埠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通關單”在全省各口岸直通放行;投入600萬元在制鞋企業廠門口,建設高標準的鞋類專業實驗室;指導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與海關簽訂合作備忘錄,優化惠州口岸通關環境;實施“一對一”幫扶,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貼心服務;實施陽光工程,全面全程政務公開;減免檢驗檢疫費,最大限度降低企業成本。
只要方向正確,沒有白出的力氣,沒有白流的汗水。
現在,工作組可以實施受理報檢、檢驗、檢測、查驗等一條龍服務;實驗室可覆蓋鞋類檢測的所有項目,檢測結果最快半天到一天就能出報告,整批貨物可以當天通關。
另外,惠州局積極落實上級相關扶持措施,決定從2012年起,連續三年對中小微型鞋企免收一般原產地證書費、一般原產地證工本費等;對進料加工的出境貨物品質檢驗費減免30%收費;對完成型式試驗的出口貨物品質檢驗費減免30%收費。
經估算,今年該局將為企業減免各項費用達2000萬元。今年第一季度,惠東女鞋基地共出口貨物7996批次、5351萬雙女鞋、貨值32778萬美元。 現在,惠東鞋老板們的底氣又有了,信心又足了。
眾多鞋企擺脫了多年以來的發展束縛,輕裝上陣,再現勃勃生機。檢驗檢疫人的默默付出和無私奉獻,被企業生產者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工作組現在租用的辦公地點,就在惠州市鞋業商會副會長鄒慶嚴和遠東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家的一棟小樓上。
要說這個租房子的事,還有一段小插曲。一開始,雙方為了租金談來談去艱難拍板,后來鄒慶嚴看到檢驗檢疫人員為惠東鞋業發展盡心盡力,便毅然把正在裝修的兩層樓房共300多個平方米的面積,免費贈送給工作組辦公使用。
筆者到遠東鞋業的時候,工人們正在把拆下來的生產線搬到倉庫里去。
汪介紹說:“這是舊的半自動設備,要把它淘汰掉。今年公司要進行技術升級、設備升級和品牌升級。檢驗檢疫部門恰好在這個時候送來了技術、服務和檢測能力,更重要的是帶來了發展的底氣!”
說起外貿訂單,汪對檢驗檢疫部門可是贊不絕口:“以前沒單的時候找單、搶單,有單的時候卻又擔心不能及時完成合同,那時候做一批出口業務可得大費周折,現在不一樣了,檢測半天搞定,并且是外商要求檢什么項目,檢驗檢疫部門就能提供什么項目,再加上報檢、檢驗、查驗等所有環節,最快當天就能通關。你說有這樣的保障作后盾,我們還怕什么?”
汪看著工人們把舊設備抬進倉庫,又看著他們把新設備抬進生產線,這個自詡是“洗腳上岸,無路可退”的創業者堅定地說:“我們經歷了4年多的冬季低谷,現在,惠東鞋業的陽春時節已經來了!”
現場特寫
這樣的服務不是傳說
專門為一家企業設立實驗室,而且設在企業的廠房旁邊,并承諾做到“全年365天、全天24小時候檢模式”的全跟進服務。這像是個傳說,或許是個故事。
“在惠州平海電廠建立煤炭實驗室,各項條件都不具備。但既然企業有迫切需要,我們又有能力去做,雙方一拍即合。干!就把實驗室建在企業家門口!”從惠州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李建華的語氣里,那分果斷依然如初。
4月16日下午,在該局紀檢組長何漢能一行的陪同下,我們上高速、下國道、走縣道,到山底時,一條大河迎面攔住,路沒了。
何漢能說,不用下車,過河要靠渡船,到平海電廠我們還要接著走20多公里的村道和便道。
“去電廠都得這么走?”筆者疑惑地問。
“還有一條路,但挺遠要繞圈,咱們今天抄了近路。”何漢能說。
很快,緊接而來又是轉彎錯車、顛簸磕碰,我們心里突然生出很強烈的好奇:會是個什么樣的實驗室呢?
我們參觀了煤炭實驗室的各項設備和日志后,辦事處主任巫曉中說,平海電廠是廣東省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最大火力發電廠,規劃規模為6臺、100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被稱作廣東省的“巨無霸”,年發電量可達到110億千瓦時。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平海電廠是用煤大戶,僅目前兩臺機組年耗煤就達500多萬噸,因周邊地區缺乏煤炭檢測機構,煤炭質量檢測只能送到廣州等地,大大增加了運行成本。
惠州局黨組未雨綢繆,迅速決策,確定由碧甲辦事處負責籌建煤炭實驗室,并從2010年11月開始,抽調骨干送往各專業煤檢機構進行相關技能培訓,同時公開招標,購置了一整套國內先進的煤炭檢測和采制樣設備。
很快,房子建好了,設備到位了,業務人員也都成了行家里手。2011年4月起,實驗室先后參加了國家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煤炭分析實驗室組織的煤常規分析測量審核和能力驗證,各項結果實現達標。9月,實驗室順利通過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評審組的現場評審,從而一舉成為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實驗室和計量認證實驗室(CMA)。
目前,實驗室對涉及煤炭質量的13個檢驗項目,實現了100%自檢,一般兩個工作日即可出具檢驗證書。截至目前,已對約460萬噸、貨值近45億元的煤炭,共出具檢驗報告70份,涉及檢驗項目約800項次,未發生任何質量事故。
在采訪中,那些如家常便飯般尋常的頂烈日、冒嚴寒,蹲甲板、爬煤堆,一身煤灰一身汗的故事;那些“相伴‘黑金’心如金,人民質檢為人民”的忠于職守等,都讓筆者深有感慨。
20時許,在和他們依依握別離開碧甲辦事處后,筆者最想說的一句話是:我們見證了一個傳說。
鏈接
一曲唱響齊聲和
今年以來,廣東檢驗檢疫局為大力扶持當地外貿企業不斷開拓新興國際市場,積極向轄區所有企業宣講推廣如何利用區域性原產地優惠關稅政策,并組織開發了各國關稅及優惠關稅查詢與應用系統,供企業在線查詢不同商品在不同國家的優惠關稅減免情況,為擴大出口創造條件。同時,向廣東省委省政府上報了《關于減免原產地證費用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出口平穩較快增長有關情況的報告》。
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廣東局呈報的報告上批示:“廣東檢驗檢疫局想方設法為企業減負和增強競爭力,為企業克服經濟下行的挑戰做出了努力,值得我省各管理部門學習”。當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朱小丹也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直13個經濟工作管理部門參照學習,并認真研究制定支持中小微企業具體措施。
按照廣東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有關部門迅速研究部署,并派工作組深入基層全面調研,出臺了廣東省《2012年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該措施共56條包括8個方面的內容,其中包括4條檢驗檢疫相關扶持政策,逐條明確了各部門職責,還特別強調對抓落實情況要開展專項督察及責任追究等。同時,廣東省政府還安排專項資金2.5億元,用于支持中小微企業自主創新、轉型升級。
一曲唱響齊聲和。目前,廣東省各項推動外經貿發展方式加速轉變的舉措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廣東檢驗檢疫局積極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作為正大展宏圖,繼往開來。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