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質監系統向社會公開監督抽查結果和不合格企業后處理結果
“兩公開”促進質量全面提升
□ 本報記者 蔡美萍
今年1月19日,江蘇省質監局官方網站公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監督抽查信息,同時公開了第三季度不合格企業后處理結果,標志著江蘇“兩公開”工作全面開啟。“兩公開”在江蘇質監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公開及時準確
江蘇質監系統向全社會公開監督抽查信息和不合格企業后處理結果,簡稱為“兩公開”。
江蘇之所以如此堅定地向社會實行“兩公開”,源于江蘇省質監局局長靳道強的堅定信念:“質監人永遠不能忘記‘質監衛士’的崗位定位,當好‘衛士’是職責所在,質監衛士要恪盡職守,有效履職。‘兩公開’有利于更加全面的依法行政,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有利于促進企業加強管理提升產品質量,有利于質監系統自身素質的提高。”
公開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信息內容包括:產品名稱、商標、規格型號、產品批號或生產日期、受檢企業(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檢驗結論、不合格項目,以及拒絕接受產品質量監督檢查企業名稱、產品質量監督檢查承檢機構名稱。其中,首次增加了產品質量監督檢查承檢機構名稱,便于加強對檢驗機構的監督。
產品質量監督檢查不合格企業后處理結果信息公開內容包括:企業名稱、產品名稱、商標、整改情況、復查檢驗結果。首次規定將不合格企業整改情況向社會公布。行政處罰情況則另行公開。
早在2011年8月15日,江蘇省質監局就正式印發了《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系統產品質量監督檢查信息公開規定(試行)》,并定于同年10月1日實施。規定明確了適用范圍及工作分工,明確了“兩公開”流程。
江蘇省質監局對“兩公開”作出了“雙二十”的時間承諾,即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結果信息在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結束后20日內公開;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后處理信息在企業整改且復查檢驗結束后20日內公開。
據介紹,產品質量監督信息的及時公開,是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有效保護。監督檢查的不合格產品未公開或未及時公開,即使在企業落實整改的過程中,消費者因不知情而仍然購買使用,客觀上就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為確保“兩公開”公開的信息準確、及時、客觀,江蘇省質監局制定了嚴格的工作流程:監督檢查結果公開流程設置了數據匯總、異議處理、質量控制、結果確認、信息報批發布5道流程,分別進行把關。后處理信息公開流程設置了后處理工作移交、后處理工作辦理、復查檢驗、后處理工作信息反饋、信息報批發布5道流程,在確保后處理閉環運行的基礎上實現信息的公開。
檢驗隊伍素質高
江蘇省質監局實施“兩公開”,有科學準確的數據和對監督抽查的全過程監管作為支撐,而高素質的檢驗人員隊伍和全過程監管的精細工作,是江蘇實施“兩公開”工作的前提和保證。
為了實施全過程監管,江蘇省質監局專門修訂了江蘇省地方標準《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工作規范》。新標準在原標準基礎上,緊緊圍繞監督檢查全過程展開,規范了行政監管部門監管要求和檢驗機構的檢驗行為,提出了全過程監管理念,細化了工作流程,完善了關鍵控制點程序。
江蘇省質監局強化了檢驗機構的過程監管。明確了檢驗機構的責任,細化工作流程,嚴格過程中各個關鍵點的監管,規范日常行為,特別是委托檢驗行為,把問題解決在檢驗報告出具之前。確保檢測數據的科學性、檢測結果的一致性、檢驗報告的準確性。建立檢測數據準確性評價和控制體系,提高抽樣的代表性;實現檢驗流程的規范化,減少直至消除檢驗風險。探索檢測結果的關聯性,提升檢驗結果的可信度。對檢驗結果,行政部門和檢驗機構共同對檢驗結果和抽查過程把關,監督處加強對檢驗機構承擔監督抽查任務全過程監督,檢驗結果雙把關。
能力形象提升
“檢驗機構的綜合服務能力提升了,行業形象提升了,行業影響擴大了,上訪投訴的少了,走出去的多了,江蘇省檢驗機構的綜合服務能力和水平,逐步進入了與載體和裝備的巨大投入相適應的發展新階段,初步達到了要有優良裝備又有優秀士兵的要求,江蘇省在國家質檢總局工作質量考核中名列前茅,實現江蘇質監系統在全國率先建成工作質量一流的檢驗機構的目標。”江蘇省質監局監督處處長王磊銳自豪地說:“截至目前,‘兩公開’后沒有一家企業找到質監局要求更改公開的結果。”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