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手機轉正 深圳制造崛起
深圳手機產業從貼牌代工到自主品牌暢銷歐美
6月18日獲悉,《2012Q1中國移動應用市場季度監測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3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72億人,其中智能手機用戶數達到2.52億人,環比增長13%。 任衛紅 攝
□ 曾 慧 本報記者 傅江平
多年前,深圳山寨手機借聯發科芯片之力,一舉崛起,席卷全國。可是,受去年一場全國范圍內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專項行動(“雙打”)的影響,華強北的手機商鋪經過嚴查整頓,大量山寨機廠商們紛紛離場選擇躲避。據了解,到今年4月中旬,華強北商圈共有2000多戶手機商戶退場,導致鋪面租金大幅下跌,甚至是空柜大量出現。與此同時又受到蘋果、三星、HTC等品牌的智能手機的沖擊,作為“中國電子第一街”的深圳華強北,面對第二次蕭條并沒有就此一蹶不振,深圳廠商紛紛走轉型路。近日記者再次探訪華強北手機市場時,就感受到了努力的力量。
記者來到人潮洶涌的華強北,看到曾經紅火一時的手機“山寨部落”逐漸向自主品牌方向發展,華為、中興、魅族、THL等“深圳制造”的手機紛紛占領市場,店面咨詢購買者甚多。據知情人士介紹,華為C8650日前舉行了銷量超百萬臺的慶典,中興V880的發貨也已超過100萬臺。在深圳手機界看來,在千元智能手機戰場,國產品牌已成為抗衡國際品牌的作戰主力。深圳移動通信專業人士肯定道,“深圳手機制造業必將迎來又一次高潮,那就是智能手機時代”。
實際上早在2008年,深圳市移動通信聯合會在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消委會、信息辦、打假辦、科信局等多個部門的支持和組織下,一場獨特的“原裝正品手機渠道終端授牌儀式”暨座談會在市民中心C區會議室舉行。會上,恒波、易天等10家堅持銷售“正牌”手機的手機賣場被首次授予“原裝正品”牌匾。此舉成為深圳市引導山寨機朝著規范化、品牌化、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一步,標志著多年來備受爭議的深圳山寨機行業生產經營正出現重要轉機。記者獲悉,此后,一批有規模的山寨手機廠商正在積極申辦牌照和注冊品牌,開始規范化發展,集體醞釀“轉正”。眾所周知,轉型的過程是艱難的,由于自創品牌和一些大客戶有競爭,被迫流失了一些大客戶,而對自創品牌的前期投入,承受著巨大的成本和利潤壓力,但堅持終于贏得回報。
深圳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蘋果在中國最大的加工組裝基地就在深圳富士康。很少有人知道,現在全球被廣泛使用的觸摸屏手機,每兩部就有一部手機屏幕由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的伯恩光學有限公司生產出來。短短數年間,伯恩光學從一家三來一補企業迅速崛起成為“手機屏幕帝國”,與世界手機巨頭蘋果、三星、HTC等合作,年生產手機屏十幾億個,2011年總產值90億元,納稅總額3億元。
在參與國際分工的同時,深圳廠商更注重自主研發。去年底,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深圳實驗室落戶福田,此前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南方手機檢測中心已在深建成,深圳得以顯著加快手機研發進度,縮短產品上市進度,同時輻射全國手機行業,進一步集聚產業高端人才,讓本地手機產業結構向“微笑曲線”兩端高附加值發展。在這良好的勢頭和基礎上,加快轉型,搶灘全球智能手機制高點,深圳上演“大象快跑”、手機紛紛走轉型升級路,“手機之都”開始深刻影響全球節奏。據統計,去年以來,以華為、中興通訊(以下簡稱中興)為代表的深圳企業正不斷超越全球知名品牌“蘋果”。去年第三季度,中興手機出貨量就已超過蘋果,以1910萬臺的成績穩居全球第四。華為一款智能手機此前在德國上市,首批3.5萬臺在兩小時內被搶購一空,緊急補貨1萬臺當天售罄,該國媒體接連發表200多篇報道,關注熱度比肩蘋果iphone4上市。
在華為、中興、富士康等龍頭企業的引領下,深圳高新技術產品制造中心的國際地位日益凸顯,特別是計算機與通訊技術處于領跑態勢。目前,以蘋果為代表的手機、平板電腦在深圳生產,促使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提速,特別是蘋果推出平板電腦以來,市場對觸摸屏和內存芯片等零配件需求增強,帶動了深圳相關產業鏈不斷完善。 “深圳制造”的自主品牌,不僅解救了正處在第二次蕭條的華強北手機市場,而且轉動了全球的比例。華為、中興已躋身全球手機銷量前十。深圳酷派手機今年以來在美國、印度等市場的銷量同比大增200%。
放眼未來,深圳手機產業從貼牌代工到自主品牌暢銷歐美,從交知識產權費到手機整體專利數躋身世界最前列,從低層次的硬件競爭到軟件應用和云服務的高端競爭,從這里出發,讓“深圳制造”再展雄風,世界才是“深圳制造”的版圖。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