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錦龍
進入8月,企業又將有一批批新員工進來,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增添新的生力軍。為了保證新員工的健康成長,企業在每個員工正式上崗前都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入廠教育。但筆者也發現,有的企業入廠教育內容過于簡單,偏重于安全教育,影響了新員工對企業的認知和歸屬感,造成不少員工入職不久就炒企業的“魷魚”。
新員工剛走向工作崗位,對企業環境有一個認知適應的過程。筆者認為,新員工入廠教育要適合新員工特別是90后青工的特點,在強化安全教育的基礎上,加強新員工企業文化培訓,開展傳統教育和勞動紀律教育上,使新員工盡早融入企業。
要搞好企業文化培訓,對員工進行價值觀引導和道德重塑。企業文化培訓不僅是新員工上崗前的必修課,而且應該成為崗前培訓的重頭戲。要加強新老員工之間的互動交流。讓新員工更全面地了解企業、親近企業、融入企業。通過宣講企業文化、愿景目標,傳遞企業價值觀和核心理念,讓他們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企業是職工與之共同生存和發展的平臺,是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大家庭”的觀念。
要搞好傳統教育,增強新員工的歸屬感。組織新員工參觀傳統教育基地、榮譽展室,召開新員工見面座談會,安排新員工與企業領導、模范人物座談交流,帶領新員工參觀企業生產作業場所、榮譽展覽室等,讓他們了解企業的發展歷程、輝煌成就,增強新員工的自豪感和責任使命感,樹立扎根基層干事創業作貢獻的信念,形成立足崗位實現理想抱負的心理認同,增加親切感和歸屬感。
要強化勞動紀律培訓,提高新員工的約束執行力。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向新員工宣貫人事管理、薪酬、保險、福利等相關制度的同時,注重強調勞動紀律和相關的企業生產規章制度,明確相關的權利與義務,建立規范的勞動秩序和和諧的勞動關系,強化新員工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風,提高他們的行為約束力和工作任務執行力,使遵章守紀成為每個人的行為自覺,安心工作、忠于職守,堅決杜絕違規、違紀現象的發生,樹立文明、高效的企業形象。
教育方式方法上求新求活,提高實效性。教育形式不能僅局限于“臺上講,臺下聽”。可以通過組織新員工到施工生產現場實地觀摩等,使員工對企業有一個感性認識,從而加深了解企業老一輩艱苦創業的歷程。還可以組織新員工進行“拓展訓練”,以增強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協作意識。入廠教育可以采取互動方式,讓新員工面對面與企業領導和相關人員進行交流,以此達到“交換看法、相互了解”的目的。還可以在內部網站開通“新員工熱線”,及時為新員工解惑釋疑,增強他們對企業的歸屬感。
總之,新員工的入廠教育要充分滿足青年人的心理需求,盡快讓新員工融入到企業這個大家庭中來,讓員工看到未來發展的希望,發自內心地愛企業,讓他們及早適應企業的環境和文化,明確自身角色定位,成功邁出職業發展第一步。《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