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嘉玉
江蘇如東鐵鏈廠有限公司的1400多名職工,在去年人均收入2.8萬多元的基礎上,今年1月至5月人均收入又比去年遞增12%。職工收入與企業發展同增長,大家在實惠中真正感受到企業改制后,股東、非股東都是主人翁。
2002年6月,如東鐵鏈廠有限公司由一家鎮辦集體企業改制為民營股份制公司。在改制大會上,董事長陳德明向職工莊嚴承諾:“改制了,但還是大家的廠子。”在改制中,黨委會、職工代表大會、股東大會形成共識: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不能化掉以人為本;企業提升競爭力,不能把工人當工具;企業走向現代化,不能忘記員工智力開發。
改制后,全廠1700名職工,無一人下崗。優化組合多余的200多名人員為企業開發服務型產品,個個有崗上。由于老職工隸屬鄉鎮企業,當時不能參加勞保統籌,改制時企業為500多名老職工以工齡計算補購了商業保險,改制后人人又繳納了“五險一金”。
2008年,在美國金融危機沖擊下,公司訂單少了30%。股東大會聽取職代會建議,工時減為6小時工作制,工資不減、不裁員,股東年終不分紅。
每年職代會制度從不間斷,名副其實地讓廣大職工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如職工代表提出改變電焊工手工操作的建議,公司采納后改成自動焊接,380名電焊工告別了手工焊接,勞動環境大大改善。為鼓勵職工爭當技術創新主人,公司專門制定合理化建議、改革獎勵辦法。近幾年來,小改小革12項,發放資金6萬多元,產生效益160多萬元。
公司在創新中求發展的同時,把改善職工生活、辦好福利作為每年的硬任務。10年來,為改善集體福利投入資金4200多萬元。如方便職工看病,減少職工醫藥費支出,每年為廠醫務室投入30萬元,發放職工兒童保健費累計27萬元,支出職工特殊困難補助款共計54萬元。大部分職工家住附近農村,每逢農忙季節,公司掏錢為職工家收割農作物。很多職工上下班騎摩托車,公司專門開辦了安全行車培訓班,并辦了第三者責任保險和駕駛員意外保險。
如東鐵鏈廠有限公司把維護職工權益作為企業發展原動力,職工迸發出極大積極性。他們生產的力神牌不銹鋼鐵鏈、編結鏈、防滑鏈、動物鏈等6大系列400多個品種,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保持了競爭力,生產規模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拓展了新路。《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