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協會會長賈福興:
學術研究應面向企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要產業整體素質和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有較大提高,質量事業取得長足發展:一是產品質量整體水平穩步提升,制造業質量競爭能力顯著增強;二是工程和服務質量明顯提高,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力和標準化體系不斷加強;三是對外貿易的質量競爭力國際地位迅速上升。
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我國質量發展的基礎還很薄弱,質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滯后于經濟發展,忽視發展質量和效益的現象依然存在:產品、工程等質量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比較嚴重,質量安全特別是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消費者質量投訴居高不下,出口產品通報召回數量較多。這些都是我國當前面臨的比較嚴峻的質量問題。
質量學術研究是所有質量組織和質量從業人員的一項職能性工作。加強和改進質量學術研究工作,對于推動質量管理科學的發展創新,指導企業質量管理實踐有著重要意義,我就開展質量學術研究與創新工作提幾點看法:
質量學術研究要遵循科學精神,堅持在質量改進工作中大膽創新。這要求我們增強質量學術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和指導實踐的有效性,關注國內外質量科學的最新發展態勢,關注企業運用質量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的融合創新與有效運用,關注經濟社會發展對質量帶來的影響和提出的挑戰。
質量學術研究要切實為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作出貢獻,這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既要積極向企業宣貫質量法律法規,引導企業努力承擔質量主體責任,又要深入企業調查研究,了解企業的質量管理情況,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建設性意見;二是要提高各行各業質量管理水平的落腳點。質量學術研究要面向企業實踐,滿足企業質量改進創新的需求。
根據當前面臨的形勢和挑戰,在質量管理研究領域有幾項重點研究任務需要努力做好。一是要調查了解我國企業質量管理實踐發展狀況。目前針對我國企業質量管理狀況的調查制度還不夠健全,成果還不夠顯著。不論政府還是企業,都需要掌握企業質量管理的實際情況,才能做出有關質量的決策,包括企業質量管理的基礎如何,技術條件如何,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是什么等等。如果沒有詳細的調查,就難以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二是要集中力量開展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質量課題攻關研究。要選擇一些具有共性的重大質量攻關項目,形成產官學和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究機制和平臺,凝聚協會內外和國內外質量專家、學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員和企業質量工作者的力量,共同做好研究工作。
三要堅持開展企業質量管理創新實踐研究。當前,我國形成了一批理念先進、措施易行、具有中國特色的典型做法,如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質量信得過班組、質量問題雙歸零等。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對于我國廣大企業提升質量績效來說是一種巨大的財富。研究工作重點在于將質量學術領域的研究力量、研究成果與企業的現實需要和國家發展戰略結合起來,為有關各方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本報記者 楊 陽 整理)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