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發揮每滴水的效用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質監局開展滴灌帶產品質量整治取得成效
□ 本報記者 何 可
“我家買的滴灌帶堵塞、爆管了。”每年的4、5月份,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博州)農民在春播后給農田上一水、二水的時候,博州質監局質量監督科蒲小云會經常接到類似的電話。
節水滴灌技術是解決新疆地區地形復雜、氣候干旱,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可存在質量問題的滴灌帶產品,常常讓寶貴的水資源“半途而廢”。
“2007年,州里出現了一次大規模農用地膜和滴灌帶投訴案件,當時數千畝農田所使用滴灌帶出現質量問題,堵塞、爆管的滴灌帶讓農民損失慘重。農田中水源充足的地方苗長得特別高,而在滴灌帶出現問題的下游水流不到的地方則一片荒蕪。”這起涉及110家農戶,被判賠償210萬元,造成損失難以計算的大面積滴灌帶質量投訴案件,令博州質監局局長溫嶺至今難忘。也正是這起案件令博州的滴灌帶企業、農民開始認識到產品質量的重要性,也讓博州質監局在對滴灌帶等農資產品的整治方面進一步加大了力度。
近幾年抽查結果顯示,從整個新疆地區來看,滴灌帶產品數量增加較快,但產品質量問題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滴灌帶產品質量主要不合格項目集中在拉伸性能、流量均勻性、抗堵塞性能、炭黑含量、規格尺寸方面。據了解,滴灌帶產品在博州地區的覆蓋率正逐年上升,目前幾乎100%的棉花地都應用了滴灌帶產品,小麥、玉米、番茄等作物的滴灌帶使用率也在逐年提高。不過,作為一類區域性產品,滴灌帶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就會導致大片農田因為澆不上水而荒蕪。目前滴灌帶已經被列入博州市重點整治產品。
據溫嶺介紹,植入膜下的滴灌帶因為每年都需要更換,生產所需的門檻不高,只需要投入幾萬元買幾臺機器,雇幾個人就可以開工。所以目前滴灌帶產品的生產企業主要以中小型為主。蒲小云回憶說:“2008年、2009年滴灌帶產品因為之前的整治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過,由于一些新建立起來的生產企業不了解國家標準、質量監管的內容,匆匆投入生產,將回收的舊料超比例摻入新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導致滴灌帶抗老化能力低、沒有韌性、容易斷裂,3、4月份鋪設的帶子經過太陽一曬,5、6月份就進入了報廢期。”
根據國家標準的規定,滴灌帶的生產過程需要進行抗拉、沖擊、提伸、爆破、高溫、精密度、抗老化等多項檢測,而這些儀器的市場售價都在幾十萬元。不菲的價格給質量監督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難。為了克服資金上的困難,博州質監局質量與計量檢測所根據國家標準的測試內容自主研發出適用于產品質量檢測的設備,這一設備的造價只有兩萬元。據博州質監局張春雨工程師介紹,國家標準對于滴灌帶的流量變化率、爆破壓力、流量均勻度等重要指標都提出了具體要求,自主研發的測試設備完全可以滿足相應的指標檢測要求,而且設備還引進了變頻技術,讓壓力比較恒定的升降,避免大幅度起落,增加了測試的穩定性。在壓力閥的設計上,采用了高精度的針型閥,調節精度更高。“設備使用十分方便,吸引了周圍很多地區前來觀摩學習。”
有了這一質量檢測利器,博州質監局對于滴灌帶產品的整治更加得心應手。今年,博州質監局再次啟動了質監利劍執法打假專項行動,制定下發了《滴灌帶產品區域性質量問題整治方案》,采取“扶優治劣、鼓勵整合”的政策,積極開展單翼迷宮式滴灌帶產品集中整治。“今年,已近秋收,我們還沒有接到一例滴灌帶的投訴。”蒲小云說,這表明整治工作取得了成效。《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