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陽
日前有消息說,有研究水質的專家多年不喝自來水,這引起了當地乃至不少城市老百姓的擔憂:“水專家”不喝自來水,我們天天喝的自來水,到底安全不安全?好在一些地方政府積極給予了回應,稱所管轄地區的飲用水“都達標”、“完全合格”,以消解人們的擔憂和疑慮。然而,這種“見子打子”的效果卻不見得很好,總有點讓人將信將疑。“我們喝的水到底怎么樣”,網上時不時仍可見這樣的疑問。
飲用水的安全問題并不是一個新話題,對水的關注也不只是咱們國人的先例。國外的老百姓也對這個問題極為關注,只不過,當地政府在做好飲用水日常管理方面,下了另一層功夫。
在紐約,飲用水的質量信息極度透明。飲用水的管理部門——紐約的環境保護局從1997年開始每年都會對飲用水的質量做出年度報告。任何人只要點開相關網站,都會明白紐約飲用水的水源來自哪里、渾濁度如何管理、對于氟化物和鉛含量的規定設置以及實際質量。讓人們自己評估飲用水的質量。
為了保障水源的安全,德國各地都建立了水源保護區。如柏林地區的水資源,來自柏林——華沙地下含水層,這是一條水量豐富、水質相當好的地下泉。柏林還在含水層周圍按不同的距離劃分了三級水源保護地帶,其中在采水點周圍10米范圍內的一級保護帶要求最為嚴格,禁止一切有污染的物質滲入地面,違者將被罰以巨款。
從所有的細節當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這些國家或地區對飲用水的管理有據可循,而且信息公開透明,最大限度地保證百姓的知情權。
既然做好飲用水管理不可能“一言以蔽之”,就需要有“步步為營”、“公開透明”的謀略。國外對飲用水的管理值得我們關注。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