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傳發
2月25日,元宵節后上班第一天,浙江臺州一企業的高管們在廠區門口以列隊鞠躬的方式歡迎員工返廠上班。從2008年開始,該企業將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引入公司,每逢重大節假日后的上班第一天,該企業的高層領導們都以這樣的方式歡迎自己的員工。一位高層表示,自從實行這樣特殊的歡迎方式后,公司上下關系融洽了,員工也留得住了。
(據2月26日《溫州日報》)
開春員工返廠,有這種“高管鞠躬”之“秀”總比沒有好,不過,筆者還認為,這僅僅是尊重員工的第一步。
鞠躬是一種禮儀,日常生活中學生對老師、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表演者對觀眾等都可行鞠躬禮;而企業的高層領導們一個個向新春后前來上班的員工鞠躬,不說“感謝”,不說“敬重”,起碼是一種尊重;但這僅僅是一次彎腰,論真正意義上的對員工的尊重,后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要“跋山涉水”。
如果像有的企業那樣,老板在外吃喝玩樂而視員工低人一等,且對員工的薪水總是“老摳+老賴”,或員工“停工要求漲薪”,或四處投訴去討薪,即便是每天玩“高管鞠躬”,最終還是“用工荒”。
一個企業,對員工的尊重,不僅僅于員工返廠時要有“高管鞠躬”,更要功夫用在平時。起碼,一者,讓員工有一個工作、生活的好環境,廠區當無“空氣污染”;二者,盡量壓縮行政管理中不必要的開支,而盡可能地給員工多開工資、多發獎金;三者,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生活;四者,把企業藍圖繪給員工,把困難告訴員工,請大家獻計獻策。
當然,改善環境、提高待遇是要花錢的。錢從哪里來?從加強職工培訓中來,從設備、網絡的技術改造中來,從拓展市場中來,從提高生產率中來,從開源節流中來,從上上下下同舟共濟中來。
當下,我國的勞動力人口已經在走“下坡路”。“高管鞠躬”,并有“后續實惠”,這既是尊重員工,更是在為企業謀后勁,其結果必然是雙贏。所以,期待著類似的“鞠躬之秀”越多越好。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