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掏錢你減排
——專家熱議碳減排機制對全球經貿格局的影響
3月25日,一座完全依靠太陽能作為能源,利用高科技自動調節控制而實現零能耗、恒溫、恒濕,取名為Sunflower(向日葵)的“未來小屋”在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南側落成。這套74平方米、一室一廳的小屋由天津大學30多名師生共同設計建造,集合了建筑設計、建筑結構、太陽能光熱等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思 航 攝
□ 本報記者 王惜純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低碳技術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低碳技術涉及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個部門和多個領域。那么,如何看待碳減排機制呢?
4月3日,參加2010中國(大理)國際綠色低碳技術高峰論壇的國內外專家,就碳減排機制及其對全球經貿格局的影響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像計劃生育一樣上升為國策
【對話嘉賓】中新股權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高志凱博士
“我們應該拿出當年推行計劃生育的勇氣和遠見,來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擁有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的高志凱認為,低碳經濟應像計生一樣上升為國策。
他分析道,現在和未來的很長時間內,低碳都將是炙手可熱的字眼。因為低碳概念已成為全球的一種意識形態,低碳已成經濟發展指南針。
高志凱說,在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大形勢下,我們應該強調,綠色發展是硬道理,是軟道理,也是巧道理。所謂綠色發展,就是指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單位、每一家公司、每一個政府部門都應該身體力行,節能減排,推動低碳經濟。
催生大批清潔技術
【對話嘉賓】西門子(中國)副總裁梁毅強
“目前在中國很多機構都在推進清潔發展機制(《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次締約方大會提出的《京都議定書》中引入的一種靈活履約機制,簡稱CDM機制)。”梁毅強認為,但是在中國CDM機制還沒有完全完善,推進還有一定難度。
梁毅強說:“作為企業,我們很歡迎這個機制,因為它不僅帶來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理念,促進企業規范管理,而且對于社會、環保等各方面都有好處。所以應該從全球的角度來看減排、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個問題。”
清潔發展機制最通俗的解釋就是:別人掏錢,你來減排。據介紹,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具,清潔發展機制在低碳投資領域中,利用其杠桿作用,催生了大批的清潔技術,并加速了這些技術在國家間的擴散。
梁毅強舉例說,為把世博“漢堡之家”館打造成幾近零碳排放的生態建筑,西門子提供了完整的綠色樓宇解決方案,包括智能樓宇自控系統以及消防探測和安防系統等。
不斷進行改善
【對話嘉賓】英中貿易協會中國區總裁歐樂(Brian Outlaw)
低碳經濟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來實現碳的減排。CDM從本質上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制,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因此應該找一些方式來改善這個機制,而不是僅僅關注于“碳稅”。
在減排的具體行動當中,應當鼓勵全世界共同合作起來,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需要一個促進大規模減排的國際合作機制。否則,減排的公平性、效果和效率都會大打折扣,也會大大增加全球減排成本。
碳交易實現減排成本最小化
【對話嘉賓】美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亞洲區副總裁黃杰夫
在美國有18年跨國并購和期貨市場的經驗,讓黃杰夫對低碳話題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
“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低碳經濟恐怕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必由之路。”黃杰夫分析說,在很多問題上,市場機制或許能比行政機制產生更大的利益激勵,對于全球變暖來說,更是這樣。
“人人都知道,低碳很好,但是大家也都清楚,低碳很貴。因此,沒有總量控制的碳交易,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黃杰夫表示,通過交易機制來減少碳排放和污染是一種好辦法,這種機制在國際上通過各種市場也都得到了驗證。美國電廠之間進行的二氧化硫交易,使美國酸雨10年來下降了將近40%到50%。
黃杰夫認為,無論是歐盟的強制碳市場,還是芝加哥自愿的碳交易體系,交易的結果是降低企業的綜合成本,最終實現二氧化碳減排。
如同一個工具箱里有很多工具:扳子、鉗子、錐子等,重要的是把這些工具用起來,用足,讓總量指標下的企業同樣達到目標,用成本最小化,實現效率最大化。
黃杰夫認為,發展低碳經濟關鍵應該建立一個市場機制。但低碳經濟不是低碳二人轉,而要回歸到市場游戲規則,倡導企業利用技術工具來保護自己,防范風險,降低成本。怎么制定游戲規則?如何加強管理?這些還需要行政手段和市場手段配合。
一切碳排放均可計量
【對話嘉賓】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
“什么是低碳?”賀強教授開玩笑地說,“請朋友喝酒是高碳,請朋友喝茶是低碳。”他進一步解釋道,因為“茶”字代表了“人在草木中”的綠色和諧意境。
賀強教授說:“一切消耗資源、一切破壞環境的行為都可以歸結為碳的排放。而碳的排放均可計量,這就使我們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有了統一的標準。因此低碳經濟比綠色經濟更具體,更具有操作性。”
賀強教授認為,低碳經濟包括新興產業、文化藝術產業、工業產業以及低碳生活。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傳統經濟發展方式已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走發展低碳經濟的道路,提高國民經濟發展質量。
相關鏈接
各國加大低碳投入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近年來都在致力于新能源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的開發利用,以期搶占低碳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到2013年為止,歐盟計劃投資1050億歐元用于綠色經濟;美國能源部最近投資31億美元用于碳捕獲及封存技術研發;英國2009年7月公布了《低碳產業戰略》。我國科技部、教育部、基金委、中科院和許多省市已經部署了發展低碳技術的計劃。
有報告稱,205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的消費量將接近甚至超過50%,屆時一個真正的低碳社會就會到來。專家指出,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能源利用效率還有較大差距,應重點實現低碳能源技術突破,建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低碳社會消費模式。《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