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陳 瑜)對在基礎科學領域跋涉的科研人員來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常被譽為科研“第一桶金”。“第一桶金”實施效果如何,定位是否準確?即將全面展開的科學基金資助與管理績效國際評估將給出一個明確答案。在不久前舉行的國家自然基金委六屆三次全體會議上,國家自然基金委主任陳宜瑜透露了這一消息。這也是我國參照國際經驗,第一次綜合性地對科技經費資助與管理整體績效進行國際評估,也是我國自然科學基金制實施25年來首次進行總體績效評估。
陳宜瑜表示,開展國際評估是加強財政科研經費績效管理的需要,也是完善和發展科學基金制的內在要求。經過調研準備,國家自然基金委與財政部共同協商組建了評估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
他同時提出,做好評估工作,一要確保科學性。要遵循基礎研究發展特點和規律,從戰略定位、資助績效、管理績效、社會影響等方面,科學評估整體績效。聘請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戰略科學家和科技政策專家,組成國際評估專家委員會,提供科學可信的評估意見。二是突出戰略性。要著眼我國基礎研究發展戰略全局,全面總結資助與管理的經驗與成效,客觀分析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一步明確完善科學基金制的著力點,為科學基金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三是加強協調性。要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實施評估方案,加強與財政部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好評估工作與其他各項工作的關系。預計國際評估工作將于明年年底前完成。《中國質量報》
陳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