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控制取代“秋后算賬”
——嶺澳核電站一期工程國產化設備監理紀實
□ 湯桂榮
日前,從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院)傳出一個好消息,作為蘇州院重要的科技服務內容之一,由該院承擔完成的嶺澳核電站一期工程國產化設備監理服務被國家設備監理協會評為首屆全國優秀設備工程監理服務成果獎。
嶺澳核電站一期工程是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按照國務院確定的“以核養核,滾動發展”的方針在廣東地區建設的第二座大型商用核電站,擁有兩臺百萬千瓦級的壓水堆核電機組,由嶺澳核電有限公司建設經營。嶺澳核電站一期工程以大亞灣核電站為參考,進行了52項重要技術改進;按照國際標準,實現了項目管理自主化、建筑安裝施工自主化、調試和生產準備自主化,實現了部分設計自主化和部分設備制造國產化,整體國產化率達到30%。
嶺澳核電站一期工程于1997年5月15日開工建設,2003年1月8日提前66天全面建成投產,節省投資3.81億美元,比國家批準的預算節約近10%。嶺澳核電站一期工程建設達到國際同類核電站的先進水平。2002年11月,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對嶺澳核電站一期工程作運行前安全評審后認為:“嶺澳核電站一期工程的大部分指標都可以與新的IAEA國際安全標準相媲美;其業績將成為全球核工業界極有價值的參照。”
蘇州院接受嶺澳業主的委托與授權,獨立承擔全部國產化設備的監理工作,嶺澳核電站一期工程國產化設備監理不但開創了我國大型核電設備工程監理實踐的新河,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業績與經驗。蘇州院設備監理的特點可以總結為:人人有授權、事前有控制、過程有監督、事后有評價、檢查有依據、質量有保障。
所謂“人人有授權”指的是蘇州熱工院通過全院選拔和社會招聘的形式選拔業務素質高、責任心強、專業對口的專業人員,經過8周以上的設備監理專業知識培訓、3個月以上的制造廠現場實習和半年以上的外語強化訓練,考核合格人員報業主認可后由蘇州院授權,只有授權人員方可在其授權范圍內開展設備監理工作。在整個嶺澳工程設備監理期間,蘇州院共授權合格監理人員49人。
設備監理的事前控制包括對制造廠的事前控制和監理隊伍內部的事前控制。對設備制造廠的事前控制可以從人、機、料、法、環、測等幾個方面入手,包括:制造廠與嶺澳項目設備制造與檢驗相關人員應進行核電文化知識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特種作業人員(焊工、檢驗人員、熱處理人員等)還應進行專業技能考試;所使用的設備應與設備工藝規定的設備相一致并處于良好狀態,檢驗、試驗、測量用設備應按規定檢定合格,并只允許在有效期內使用;對重要設備,還應對原材料的質量進行過程控制,如重要設備的鍛件、鑄件或軋制件原材料的制造過程質量監督,焊接填充材料的檢查驗收等。
過程監督是指在重要設備制造過程中要進行監督、檢查,而不是等到操作完成后再進行檢查。例如焊接操作,由于焊接質量不能通過事后的無損檢驗完全檢測出來,作業過程中監理人員通常要對照焊接數據單(或焊接手冊)跟蹤檢查,有疑問時還要對照焊接工藝評定文件進行檢查,對于重要焊縫的焊接,在產品焊接的同時還要留下焊接試板,以便事后進行更詳細檢查、評估。在設備制造過程中還要求制造廠按規定記錄制造過程參數,而監理人員也應對自己的監理過程進行記錄。
針對特定的工藝過程,監理人員對照“監督導則”的要求,逐項評價。對于評價結果為不滿意和有意見的,按規定方式向制造廠指出,及時糾正直到最終結果滿意為止。 《中國質量報》
湯桂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