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質量管理部嚴涵:
求解質量方程式
2010年8月31日至9月9日,我所進行了為期5天的內部審核,審核組根據GJB 9001B-2009(國軍標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和本所內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適用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通過與管理層和員工的交流,查閱了相關記錄、現場查看并獲取了客觀證據,發現了一些管理和實施上的問題,開具了一般不符合項,并提出了改進建議。
在質量審查過程中,我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某項目提交的研究項目送審稿文件中只有研究報告和意見審簽單,沒有相應的其他配套文件。我憑經驗認為:這肯定是不符合相關質量管理標準要求的。但我馬上又意識到另外一個問題,我的經驗來源于何處?
于是,我開始尋找該渠道的相關發文,打電話詢問同事相關的問題,尋找判斷依據。得到的答案是:上級機關對此沒有具體的要求。后來,我又和項目負責人溝通,認為這個項目的要求不清晰,需要建立一個邏輯判斷依據,或者說平衡,從而尋找到問題的根源。
就像電影《盜夢空間》一樣,其劇情邏輯運用方程式的方法,讓夢、夢中夢等等都居于一個方程式中,那就是:世界=現實+夢。那么,具體到我所的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查,評價其運行是否有效,也可以建立一種這樣的方程式:X=GJB 9001B-2009+體系文件+相關要求;Y=符合質量管理體系的內容+不符合項;Z=客觀證據。求證X=Y=Z。即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查的工作機理就是建立這樣一個方程式,并對方程式等號左右兩邊的值進行判斷,最后求得“不符合項”值的大小。
3個公式之間的關系:首先判斷X是否等于Y,而實際上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可能和要求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需要我們分離出不符合項;其次,對發現的問題用證據對事實進行判斷,即找準Z。它的意義在于,求證X=Y=Z這樣一個方程式,就是讓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和所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適用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成為我們的判斷依據,讓“X”更為具體;依據現場審核,直面具體問題“Y”,用事實說話,讓“Z”更為真實。其目的就是通過建立一個運行良好的PDCA循環,最終讓質量問題“歸零”。
(杜 吟 整理) 《中國質量報》
杜 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