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型白酒的產生徹底轉變人們關于白酒只是嗜好品、無任何營養的觀點。有業內專家提出功能型白酒是中國白酒正確的科學的發展方向,它給了中國白酒一個嶄新的概念,那就是健康、養生、保健,稱它們為白酒的新一代產品應該名副其實。
傳統白酒從擴容式增長走向擠壓式增長
今年10月頒布實施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建國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規劃。該綱要規劃了我國未來15年將建設的健康中國藍圖和行動綱領,明確提出要在2030年實現健康產業規模顯著擴大的目標。“大健康、大營養”是食品工業中的各個行業正在追趕的目標。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的時代背景下,國內功能酒行業正迎來新的機遇期。
據了解,我國的功能酒涵蓋三大版塊,即健康養生酒、保健酒、藥酒。這三大版塊各具優勢,互為補充。隨著人們對大健康消費認識的不斷加深,功能酒的概念正深入人心。專家分析認為,作為酒類市場的細分產品,功能酒因其豐富的健康內涵,契合了人們的健康消費需求。專家分析認為,目前從市場份額來看,功能酒已超過黃酒,未來也有機會趕超紅酒。
回溯一下,功能酒已發展了近20年。2001年,酒企出現健康酒概念,提出“白酒健康新主張”倡議。2004年,業內更加專注白酒本身的功效和改善品質。勁酒、椰島龜鹿酒等為代表的明確添加功能成分而達到保健功效的“健”字號保健酒出現。2005年開始,整個行業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功能健康白酒。不斷進行白酒回歸本質探索、引導消費者改變飲酒方式、倡導理性飲酒等方面進行傳播,極大的豐富了健康養生酒的概念。2012年,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各酒企都在生產方式創新、技術創新等領域積極探索,進行產能結構調整。今年以來,白酒行情看漲,白酒經過陣痛期開始復蘇。酒企在不斷尋找新的契機,電商、定制、年輕化等等,不一而足。
功能酒集體亮相逐鹿市場
從目前來看,酒業發展空間有余,短期成長不足已成新常態。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白酒收入增長6%,紅酒增長7%,啤酒持平,黃酒下降30%,然而,健康養生酒卻增長51%。健康養生酒的逆增之勢,說明人們對白酒的消費需求也向健康型轉變。當前,汾酒、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等白酒企業都紛紛涉足功能酒領域。統計表明,目前全國共有5000家保健酒企業,新增企業約200家。
健康養生酒:增長速度最快
健康養生酒區別于保健酒,又不同于傳統白酒,是傳統白酒中融入藥食同源功能因子的健康白酒。其特點是:以傳統白酒為基礎酒;用科學技術將藥食同源物質與白酒有機融合;酒體保持傳統白酒的特性與典型性;具有助于養胃、護肝、潤肺等相關功效;沒有明顯的藥味,適口度好。統計表明,2015年,健康養生酒領域規模企業共計196家,虧損僅8家,是2015年增長速度最快,虧損企業數最小的酒水品類。數據顯示,中國健康養生酒市場正值快速發展期,其年平均產值已達130億元左右,總銷量超過100萬噸。養生酒市場份額年增長幅度達到30%。專家介紹,在國際市場上,養生酒、營養酒的消費量占酒類消費總量的比例約為12%,目前中國健康養生酒的市場份額僅占白酒(年銷售額5000億元)的3%。
保健酒:成長空間巨大
有專家表示,盡管保健酒行業以年均30%的速度發展,但目前國內保健酒市場的容量尚不及白酒的0.5%,而國際上這一比例已達到2%,因此,保健酒在我國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據了解,保健酒是以白酒為基酒,加以中藥泡制而成,配制繁瑣,工序復雜,由此也具備了“健康“的基因。2001年,中國保健酒行業只有約8億元的規模;2006年,其規模便增至50億元;2008年,突破了100億元大關;而到了2014年,全國保健酒市場的規模已攀升至約229.9億元;2016年1—9月,保健酒市場已達240億元。保健酒行業近3年的平均增速超過20%.越來越多的白酒企業把功能酒作為新的增長點。專家預測,未來幾年,國內保健酒將達到400億元以上的份額。
藥酒:療效最被看重
藥酒是指用蒸餾酒浸提藥材而制得的澄清透明的液體制劑。其主要有兩大特點:已獲得國家或地方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文號;以治病養生為目的,有明確的適應癥、禁忌癥、限量、限期,必須在醫生監督下使用。調查顯示,消費者選擇藥酒的動因占比:保健療效為78.8%,價格適中為67.3%,選料精良為42.6%,廣告宣傳為38.5%。由此可知,保健療效成為消費者購買藥酒的最主要的因素。專家指出,當前,我國白酒企業正從擴容式增長走向擠壓式增長,品牌集中度加大。如何把握需求,創新消費?功能酒的快速崛起,這或將成為身處產業調整期的白酒行業側供給改革的發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