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家違規銷售單位被行政處罰
本報8月12日訊(記者 解照輝)如今,不少家庭選用凈水器凈化自來水,以期喝上“凈水”。但讓人想不到的是,部分凈水器不但不凈水,相反成為有毒污染源。近期,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展開小型凈水器衛生監督執法行動,已有3家銷售單位被行政處罰。
據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我市銷售的凈水器所用材料為主要是吸附、過濾材料,去除水中色、嗅味、渾濁度以及有砷、氟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質,使水質達到國家標準。但當凈水器使用的材料不符合衛生要求甚至含有有毒有害物質時,該凈水器不僅不能凈化水質,其材料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可能會溶解于水中,從而造成水質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截至目前,共檢查各類涉水產品銷售單位43戶次,其中6戶存在問題。對存在違法行為的銷售單位,衛生監督所進行立案,已向3家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共罰款9000元,責令其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同時,多數凈水器銷售單位進行內部自查,主動將存在問題的凈水器撤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