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30多位市民在食用了小龍蝦后出現難以忍受的腰酸背痛癥狀,就醫后發現患上了橫紋肌溶解癥。江蘇省人民醫院醫生檢查發現,部分病人還同時出現腎功能損傷。目前,南京市疾控中心已邀集疾控、檢驗專家,對龍蝦中毒病例進行全面調查分析。
8月20日,南京市民宮女士母女一起趕到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就診。據宮女士介紹,20日凌晨,母女倆都食用了不少小龍蝦,結果幾小時后就相繼出現了肌肉脹痛、呼吸困難癥狀。
今年7月以來,僅江蘇省人民醫院就收治了近20例這樣的病人,類似的病例還出現在南京多家醫院。在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患者周女士在大量食用小龍蝦后,出現了“血尿”的癥狀,腎臟功能受到嚴重損傷。
對于短時間內有30多位患者因吃小龍蝦致病,有醫生懷疑病人食用的小龍蝦被某種化學物品污染,還有醫生懷疑是用了 “洗蝦粉”。記者在南京最大的水產市場——惠民橋市場采訪時發現,確實有商家在出售、使用“洗蝦粉”。
“洗蝦粉”由工業強酸草酸構成,被懷疑是導致肌肉溶解癥的主要原因。但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李解權說:“有人說橫紋肌溶解癥是‘洗蝦粉’惹的禍,我們認為不可能。”李解權說,從20多例病人情況來看,發病時間、食用小龍蝦地點都比較分散。從龍蝦來源看,既有大市場也有路邊攤的,既有飯店烹飪的也有自家制作的。而且同樣食用小龍蝦,有的人發病有的人不發病,毫無規律可循。這些病例只能算是散發、偶發病例,不符合細菌、病毒等食物中毒特征。
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吳建中認為,現在還不能確定是小龍蝦中毒。“由于小龍蝦本身不會合成毒素,和河豚不一樣。”吳建中表示,目前到底是什么原因仍然沒有定論。
小龍蝦近年來風靡全國不少地區。在南京,每到6月至9月,人們幾乎進餐館就要點龍蝦;在北京,“麻小”(麻辣小龍蝦)成為不少人珍愛的美食。但小龍蝦雖美味,食用時一定要“講究”。專家表示,一定要將小龍蝦煮熟煮透,這樣才能殺死其體內所含有的寄生蟲和細菌。
也有專家認為,小龍蝦本身帶有多種致病源。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相關標準,提高小龍蝦的食用“門檻”。
(據新華社南京8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