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暗訪發現,他們靠誘騙顧客換產品月入數百萬
日前,王女士通過電視購物買了一部手機,但手機只用了幾天,便出現黑屏、死機,后來干脆無法開機。就在王女士無所適從時,一個不顯示號碼的電話打來。對方自稱是“電視購物客服中心”,進行回訪,只要客戶支付一定數額的押金,就可以免費為她調換更高端產品,且貨到后押金全額返還。王女士再次心動,但結果,拿到的卻同樣是劣質產品,兩千余元的押金也一去不復返。
近日,記者根據幾名業內人士提供的線索,應聘進入一家電話回訪公司,對此類騙術操作全過程進行暗訪。據曾從事電話回訪的人員說,這種回訪公司的產品全部是假貨,成本最多不過二三百元,卻要騙客戶數千甚至上萬元。
客戶手中產品90%有問題
日前,按照幾名受訪者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北京天通苑,北方明珠大廈內的一家科技公司應聘。面試時,一主管介紹,新員工會有專人進行半天的培訓,試用期為3至7天。
該公司租用一間辦公室,面積大約一百多平米。早上不到9點,20多名員工陸續趕到公司,他們首先敲門,待房內人員通過貓眼確認后方可進入。
晨會上,主管先對前一天的工作做出總結,并向員工下達當天的任務。一名員工告訴記者,所謂任務,是指通過業務員“回訪”,客戶同意發貨并留下地址,貨物進入郵寄環節即為下單。
之后,每名員工拿到一張正反兩頁紙,上面有百余名客戶資料信息,包括姓名、電話(大部分為手機號)、詳細地址及曾在電視購物中購買的產品。這些產品大多數為電子產品,包括多種型號的手機、電腦、導航儀等。
主管說,“客戶手中的產品90%以上有質量問題。”主管告訴記者,名單中的客戶均是電視購物中的消費者,他們購買的問題產品也成為電話回訪、繼而再次進行“電話銷售”的關鍵前提。
免費換機騙走客戶押金
當日的回訪中,員工的大部分業務為開發新客戶。以手機為例,按照流程,電話撥通后,業務員自稱是“電視購物質量監督管理總局客服中心”或是“電視購物客服管理局”的客服人員,現對全國的電子產品用戶做質量調查。業務員先說接到大量消費者投訴,稱該品牌手機經常出現黑屏、死機等問題。多數情況下,“受訪客戶”會感同身受,也列舉出自己手機的多項問題。
隨后,業務員告知對方“質檢總局已責令廠家,對相關產品免費進行調換”,廠家會將新產品(高端品牌)郵寄到客戶手中,幾小時后由專人上門回收此前的問題商品。誘惑之下,大部分客戶開始隨業務員的引導選擇新手機。
此時,業務員稱,為保證交易順利進行,客戶需在拆開包裹前,支付手機的一半價錢,打入公司賬戶作為押金,快遞員見到匯款憑證,方可交出貨物。為取得對方信任,會有專人負責接聽客戶電話,冒充上門回收人員。其自稱就在當地,交易完成后幾十分鐘內,便會上門返還押金。
三五天后,快遞送達,而承諾的上門回收手機者則杳無音信。當然,快遞的也不過是另一部偽劣產品。
一旦客戶發現上當,撥打短信平臺的投訴電話。也就意味著,下一輪騙局即將上演。此次,業務員先是道歉,答應再幫客戶調換新產品,除此之外,還會在包裹中寄出一張銀行卡,卡上是之前客戶繳納的押金。不過,要想拿到這個包裹,還需要再繳一筆押金……
連騙六次以上需申請
在員工的座位上,張貼著操作流程或是工資表,其中一張單頁是電話銷售的貨品價目表,包括諾基亞、蘋果等高端型號的手機,價格均在1500元至2500元之間,而對應市場正品的價格,則在三四千甚至更高。
“六次以內,出了事公司擔著,六次以外要申請,否則出了事自己擔著。”主管坦言,騙取的金額越高,也意味著風險越大。“員工們每天大約完成四五十單任務,我們公司在北京設有多個分店,每月有四五百萬入賬。”
在一份員工薪酬表中,業績量被分成1萬以下、1至2萬、2至3萬,依次遞增至10萬以上;提成部分則從0.5%至30%不等。另外,公司會根據業務量對員工進行額外的獎勵。有受訪者說,該處的員工月收入大多在幾千元,有“業績好”的每月可賺上萬元。
“快遞幫我們打掩護”
該公司一主管坦言,此類電話回訪公司大多抓住了一些消費者貪圖便宜的心理,一步步誘使消費者陷入圈套。受騙的客戶中,大部分都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但法律意識淡薄。看到有便宜貨賣,便輕易相信,而一旦發現上當受騙,在對方軟硬兼施的威脅下,又不敢報警,只能吃啞巴虧。
在貨物投遞環節,該主管介紹,貨物寄出方與快遞公司已經達成協議,如果客戶在未交押金時擅自拆封,快遞公司便會被追究責任。即使客戶拆開包裹發現問題,能找到的也只是快遞公司。只要發貨方的投遞地址虛假,就很難被追查到。
該主管還表示,一些快遞公司貪圖業務量,平時也會對這些客源進行“保護”,不會透露真實的投遞地址或人員。
警方提醒
不要怕麻煩不報案
警方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接到的市民報警大多還是針對電視購物騙局,對電話回訪詐騙的報案較少。警方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一定要增強防范意識,不要被花言巧語所迷惑,對所買商品一定要仔細了解,謹防上當。如發現受騙,消費者一定不要怕麻煩而不報案,應該迅速向公安機關報案。據《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