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省時省力”,精裝房常常成為購房者的首選。但是即使“裝修標準”高達每平方米萬元以上的豪宅,依然面臨各種裝修問題:大理石地板出現裂縫、地暖容易壞、名牌電器的維修又是一大筆費用…… 看上去很美的樣板間,常常和交到消費者手中的豪宅相去甚遠。購買者拎包入住的幸福感被艱難的維權路所取代。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 精裝房維權的背后,正是中國精裝房市場這個萬億大蛋糕的形成—— 一條開發商開拓產業鏈利潤,裝修商、材料商追求規模效應,購房者省時省力,國家集中推介追求環保效應、稅收效應的精裝房產業鏈之路悄然成形壯大。
在高房價壓力下,縮減成本逐漸成為購房者關注的焦點,但一個反其道而行之的現象卻非常普遍,開發商的精裝修報價呈現出有增無減的態勢。 針對開發商“漫天喊價”,精裝房的價格到底存在那些貓膩呢?更嚴重的是在貓膩背后,行業的隱患已如懸劍在空。
偷梁換柱
兩套報價系統
一位長期為房地產開發商服務的監理陳工告訴記者,目前普通裝修的造價一般在1000~1500元/平方米,和動輒上萬元的裝修費用相比,“現在開發商的報價的確有點兒離譜”。在陳工看來,1500元的裝修不僅包含了裝修費用,還包括了家電、櫥柜、甚至裝飾等所有費用。
一般而言,精裝修費用主要包括設計費、主材費、輔助材料費,工時費、管理費和稅金。目前,精裝房具體的材料規格及價格一般都由開發商根據樓盤的品質、定價、客戶需求等情況自行確定,而迫于房價壓力,開發商竭力控制成本,以此壓低材料商報價,高價售出精裝房,已然成為精裝房的行業規矩。
2月28日,北京某櫥柜品牌成功競標了一家房地產公司16個項目整體櫥柜供應及安裝項目,總報價為989萬元。
該品牌負責人張亮(化名)介紹,此次和他們一起競標的櫥柜品牌大概有20多個,最后能競標成功除了該品牌知名度外,更重要的是報價方面較其他品牌有更多的優惠。在他看來,為了能夠進駐房產開發項目,品牌商大多以低價作為殺手锏與對手競標。張亮介紹說,一樘市場售價1000多元的20mm厚密度板,白色亞光烤漆門,如果走工程用材的渠道,每樘門的價格約在300元到500元之間,廠家利潤在3%~5%左右。
而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競標成功的商家普遍采用工程渠道的材料為開發商報價,以此降低生產成本。 對此,一位長期做精裝修業務的外包公司人士表示,目前精裝修報價系統有兩套方案,一是工程渠道報價,一是零售用材報價。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招標采用工程用材,展廳參觀使用零售用材。簡單地說,就是外包公司給開發商看的是工程用材,而開發商給消費者看的零售用材。“這種做法在業內已是行規,開發商也是心中有數,一般從自身利益考慮會默許這些行為。”該監理表示。對此,我們便不難理解,精裝修后的房子與樣板間展示的效果存在的差距。
而從市場的行情看,零售用材的報價比工程用材高。張亮介紹說,工程用材一般從建材廠商進貨,優惠最低可以達到市價的一半,其中一些比較高端的品牌產品折扣約是市場價的6~7折。
以張亮競標成功的櫥柜為例,標書中櫥柜整體設計每平方米造價為210元,屬于工程造價,加上墻面、電器、衛浴等精裝費用,最后一套面積為60平方米的精裝修造價大約為每平方米1900元(包含20%~30%的公攤面積)。而按照零售用材渠道計算,在展廳,僅櫥柜一項的工程造價大約為每平方米500元。“全部算下來最后精裝修的價格可能要達到3300元每平方米,費用差不多翻倍。”張亮表示。
中國設計研究院設計師李振認為,開發商在樣板間展示的樣品品一般是用最好的材料加工,而消費者實際使用產品卻換用低價材料,如枝丫條、層合板、低檔密度板和刨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