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商務部發布了由中國家電維修行業協會起草的《家用平板電視接收機安裝和維修服務技術規范》,規定從12月1日起,平板電視的安裝和維修服務需要符合一定的技術規范,并列出了詳細的要求。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此標準的出臺,是給“好看而不好修”的平板電視售后服務增添了一個放心的砝碼。但是據記者了解,由于三包仍然缺失,各地、各品牌的售后服務差別也很大,這一標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有相當大的難度,很可能陷入有名無實的局面。
參考價值更大
平板電視“好看而不好修”一直是困擾很多消費者的問題。由于產品特點的原因,平板電視的顯示屏和主板芯片安裝比較復雜,維修成本更高,更換零部件的成本,甚至抵得上一臺整機的價格;而由于平板電視是家電市場上的新生事物,原先由國家六部委頒布的家電產品“三包”規定當中并沒有將平板電視包括在內。因此,平板電視的保修期通常只有1年,不同品牌對于保修內容的規定也不盡相同。針對這一問題,上海等地曾出臺過地方性的維修法規,海信等廠家也把保修期從1 年適當延長到2或3年。但類似于“三包”這樣的全行業強制性的規定并沒有形成。
12月1日頒布的標準,較為詳細地明確了平板電視的安裝和維修的技術要求,明確了安裝人員的資質條件,對設計、施工、需要綜合考慮安裝位置的選擇、安裝墻面品質、通風散熱條件、供電要求、平板電視機正常觀看區域選定等問題做出了明確規定,還規定了維修時限、專業修理的技術保障體系、維修質量監管、檢驗與測評、安裝與維修達標條件等事項。
廣州市家電行業維修協會會長姚文楨表示:“標準的出臺,是一件好事,可以更明確地規范平板電視的安裝和維修服務的具體問題,尤其是安裝問題,更為詳細。”
實施難度不小
但是,姚文楨同時也強調:“標準的實施有很大難度。目前平板彩電主要的維修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根本的問題還是缺乏一個行業性通用的‘三包’標準。”
姚文楨表示,此標準并非全行業強制性的。他說:“我們與訂立標準的中國家電維修行業協會,其實是兄弟單位,并非上下級關系,我們隸屬于廣州市經貿委。所以,標準對我們而言不是強制性的。”這種關系也適用于其它地方的一些家電行業維修協會。很多協會是由不少品牌廠家為成員單位組成的,協會內部也許能達成標準統一。但是在處理具體的平板彩電安裝維修問題時,“各自為政”的現象仍然存在。
此外,在具體的維修問題上,對于諸如“什么是主要零部件”等問題上也存在著品牌差異,保修范圍和期限也不盡相同。姚文楨說:“不久前就有一個案例,由于一臺平板電視的主板芯片有問題,廠家和消費者產生了爭議。因此,我認為主板芯片也應列入維修范圍,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全面的強制性規定。”從上述意義上講,該標準的“參考價值”更大,實施起來難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