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南海電視機制假猖獗
劣質彩電拼裝形成產業鏈廣東質監已開展集中整治
本報訊 正當國家大力拉動農村市場消費、開展“家電下鄉”為“三農”服務時,廣東南海“佐丹電器有限公司”卻用廢舊顯像管拼裝劣質彩電,大量流向內地市場。1月7日,廣東省質監局稽查局根據摸查線索,查獲該企業用廢舊翻新顯像管拼裝彩色電視機1100多臺。
值得關注的是,在廣東南海里水鎮周邊聚集著10家左右類似“佐丹電器有限公司”這樣的作坊式電視機企業。這些企業均屬于證照齊全的“合法”企業。幾年來,廣東省質監局多次查獲一些企業用廢舊翻新顯像管拼裝彩電的違法活動,雖然這些企業注冊有自己的品牌,但是沒有任何生產彩電元器件的能力,也沒有檢驗設備,主要是靠購進元器件進行裝配。
兩年來,記者曾多次參加省質監局組織當地執法部門對南海“佐丹電器有限公司”的執法行動。這家企業因涉嫌用廢舊顯像管拼裝彩電,也被當地執法部門立案查處過,處罰后依然制假。
進入“佛山市南海佐丹電器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該公司“榮獲”的各種有關質量及誠信證書,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個“重質量、講誠信”的企業。然而,一臺臺用廢舊顯像管拼好的彩電堆滿了車間,全是用翻新的廢舊顯像管拼裝而成。
專家指出,廢舊顯像管經過打磨,會造成顯像管的應力不均勻,在高溫、高壓或是外界撞擊的情況下可能發生爆炸,安全和技術標準達不到國家標準要求,存在著安全隱患。國家質檢總局早在幾年前就聯合國家7個部門下發公告,禁止使用廢舊顯像管玻殼翻新加工“再生顯像管”,并禁止用于生產電視機。據了解,用廢舊顯像管拼裝的一臺53厘米彩電售價僅為220元左右,而一臺正規企業生產的正品顯像管的價格就需250元左右。
為牟取暴利,當地一些企業從廢舊市場上用幾十元錢收購來的廢舊顯像管和元器件拼裝彩色電視機。經過外殼換新處理,再套上漂亮外包裝,就成了身價倍增的“高清數碼”,并堂而皇之地冠以“純平”、“高清晰”名稱進入市場銷售。事實上,除了外殼是全新的,彩電的其他部件大多是用舊貨拼裝而成。
據調查,這些用廢舊顯像管拼裝的彩電大都流向農村市場和經濟不發達地區。他們在“合法”企業的幌子下,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和廢舊材料拼裝彩電。在廣東南海里水鎮周邊,從廢舊顯像管的收購到拼裝和成品銷售,形成了成規模的產業鏈。
目前,廣東省質監局針對用廢舊顯像管拼裝彩電問題,已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集中整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