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身在京工作的趙小姐和朋友一起租住一套兩居室,因為房主僅對房屋進行了簡單裝修,未配備家具、電器,趙小姐便決定以租賃的形式解決問題。但她詢問了多家家電租賃公司并進行實地考察后發現,這些出租家電大多老舊不堪,不僅可能存在安全隱患,衛生狀況也讓人難以接受。
近兩年,家電租賃業在全國各大城市悄然興起,雖然家電租賃的出現和發展為消費者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從事家電租賃業務的大多是非正規軍,出租的產品也大多是老舊的二手家電,不僅難以滿足中高端客戶的需求,還經常因質量問題產生糾紛。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介紹說,家電租賃這一消費方式在韓國和歐美已十分常見,其興起于韓國,后來在歐美國家逐漸被接受。1998年,因為受亞洲經濟危機的影響,韓國經濟大衰落,其國人口袋里的錢也開始緊縮,于是很多人對一些價格較昂貴的家電選擇租用而不是購買,家電租賃應運而生。雖然后來經濟回升,但韓國人已經比較接受家電租賃這種方式。比起一次付清全款,他們更愿意租用家電,并在使用幾年后花較少的錢將家電買下來。所以一些優秀的家電租賃企業生存了下來,并漸成氣候。比如熊津豪威,自1998年4月首次采用租賃服務模式以來,截至2005年底已有320萬個韓國家庭客戶,這意味著每五個韓國家庭就有一個家庭租用了熊津豪威的產品。而美國對于產能過剩的解決之道就是開拓租賃業,至今美國的租賃業績已占GDP的30%左右。而我國的租賃業績僅占GDP的1%-3%,這意味著,租賃業是一塊“大蛋糕”。藍博智業營銷機構首席顧問趙為民認為,發展實物性租賃是把“死貨”變成“活錢”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是調動社會上大量閑置財產、調劑余缺、提高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實現其使用價值的一條重要通道。同時,對家電廠商來說,同租賃公司打交道不僅可以多一條消化庫存的渠道,也可以一次性回籠貨款。
因為看到了中國家電租賃市場的無限可能性,去年底,加濕器企業亞都進軍家電租賃業,日前,在廣東又出現了一種家電租賃的新渠道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了新的選擇。據報道,成立于2007年底的邦家租賃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家電、家具、燈飾、數碼電子、奢侈品等九大品類產品的專業租賃服務公司,他們將目標消費群體分為私人租賃與集團租賃兩個板塊;私人租賃又細分為新婚、新裝、新居人群、白領階層、境外在華的商務人士等。邦家租賃在渠道上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于“租賃連鎖店”的概念,這對于解決國內租賃業小、弱、散、亂的局面提供了一個富有針對性的方案。其初步計劃是2008年在廣州市開設兩家旗艦店,3年內在一線城市開設15家直營旗艦店,5年內開設50家直營連鎖旗艦店及50家中心店,初步在全國一線城市形成品牌效應和連鎖規模,同時還提出“六星”服務,從租賃到維修,依靠“一站式”的管家型服務,提供家居解決方案。
但業內專家也指出,國外的租賃模式是否適合中國的國情還需要市場的檢驗。韓國熊津豪威2005年底雄心勃勃地進軍中國市場,但三年過去了,知道它的人仍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