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日前發布,從明年元月起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五類產品將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正規回收拆解,同時國家將建立相關處理基金,用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的補貼。
記者采訪后發現,對新規的頒布,正規回收企業一方面頗受鼓舞,同時又擔心補貼力度不足使“游擊隊”繼續橫行。
回收企業的擔心
上海新錦華是國內第一家開通網站和啟用電話呼叫的收廢公司,同時也建立了完善的線下回收渠道,是名副其實的收廢“正規軍”。
雖然新規即將實施,不過他們擔心難以遏制走街串巷的收廢“游擊隊”。新錦華旗下的上海新錦華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張遂波對《IT時報》記者表示,作為電子廢棄物專業回收企業,在回收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在回收價格上處于劣勢。“我們的回收價格按照《上海市家電以舊換新廢舊家電回收參考價格的公告》來制定,但一我們不是拆解企業,無法獲得相關補貼;二由于我國現存的實際情況,電子廢棄物還無法做到無償交投,與走街竄巷的“馬路游擊隊”相比,我們還多了稅收這一塊,而且我們回收來的電子廢棄物還要銷售給有資質的處理企業讓他們做無害化處置,所以能接受的回收價格也相對較低,在市場上并無競爭優勢。”
不解決回收價格過低的問題,“游擊隊”仍然有巨大的市場空間,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對正規回收企業加以補貼,否則新規無法真正落地實施。
亟待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立法
由于廢舊家電拆解后部分元件可能會污染環境,所以相關部門對回收拆解企業有門檻限制,目前上海有9家回收拆解企業獲得相關資質。
不過,這些企業雖然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認可,但拆解后零件流向卻并無規定。記者從法律界業內人士處了解到,國家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方面的法律還稍顯空白,同時提出這一質疑的還有新錦華的董事長薛光明先生,他希望以法律的形式來明確各類廢舊家電回收、加工、運輸、物流處理等工作環節,并希望政府能夠建立再生資源回收綠色物流體系,為這個朝陽產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記者致電市環保局及相關單位了解廢舊家電的環境污染問題及監管措施,但是未得到確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