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質量萬里行
文/顧列銘
舊彩電漲價了
無錫。
國慶之前,筆者在興源中路舊貨市場的一家店鋪看到,一位來買舊彩電的女士進店后不挑不揀,直接問老板:“你這里最便宜的彩電多少錢?”“是用來以舊換新的吧?”老板馬上猜到了她的用意,“那這臺吧,19英寸、120元。”這位女士表示:聽說現在商場里購買家電可以以舊換新,很是劃算,自己家里正好要添置一臺新彩電,卻沒有舊的可以換,就想到來舊貨市場買一臺。最后,經過討價還價,這臺19英寸的舊彩電以100元的價格成交了。
當筆者詢問用舊家電如何以舊換新時,這位店老板介紹道:花100元買一臺舊彩電去商場以舊換新,可以享受新彩電價格10%的補貼,最高補貼可以達到400元。如果顧客購買的彩電價格超過4000元,就能換來400元的補貼,用100元換來300元的優惠,很是劃算。而舊冰箱、舊空調的成交價格相對較高,一般在200元到500元左右,而且補貼的上限也分別只有300元和350元。所以來買舊電器以舊換新的顧客,一般都會選擇舊彩電。
其實,自家電開始“以舊換新”以來,舊貨市場生意比以前走俏一些。“最近買舊電視以舊換新的顧客多,上周末兩天就賣出了10多臺。”舊貨市場一家女老板說,“由于買舊電視的顧客更多,貨源比較緊缺,前一段時間像屏不亮的舊電視只賣80元,現在最便宜也得100元了。亮屏的最便宜的要120元。這段時間我們每天早上得3點多起來去進貨,晚了就沒了,小販子那里拿貨也是很緊張的。”
當筆者表明要買舊彩電時,老板就十分熱情而有經驗地推薦了起來,“你是買回去以舊換新吧,來我們這里買舊電視換電腦、冰箱、彩電的顧客特別多,今天早上剛剛還有一位女士買了個彩電回去換電腦,我告訴你,你買這種亮屏的12英寸的最合算了,你花120元拿去換的話還可以評個400分,不亮屏的盡管可以便宜20元,但只能抵200分,多花20元就可以多抵100多元,合算得很。”
筆者曾在舊貨市場遇到了正在購買舊電視機用來“以舊換新”的宮先生,他坦言,自己想換臺液晶電視機,但由于家里的舊電視機還能用,他不舍得賣,于是就來舊貨市場買一臺破舊電視機去“以舊換新”,這樣至少能“賺”300元左右。
在一般人看來,“買舊換新”必然是會大大攪動舊家電市場,但是無錫舊貨市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不這么認為。“買舊換新后,家里有老的彩電賣給舊貨市場肯定不如換給商家來得劃算,貨源大大減少,而且大家都在淘舊彩電,收購價勢必上漲,生意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做。”她說。
不過,筆者在舊貨市場采訪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家舊貨市場的老板在和筆者交談時透露,雖然外面收的貨源不充足,但是可以成批采購。這一下引起了筆者的興趣,為啥有成批的舊電視?
“許多商家收了電視機后不按照指定的程序銷毀,沒過幾天又成批地賣給舊貨市場了。反正按照規定,收進去的電器都是拆碎了銷毀的,拆散了以后誰還看得出到底是幾個。反正我們這里貨源緊張,這些商家早就瞄準了。”這位老板指著堆放在地上的幾只舊彩電說,“你看,這幾只彩電上還有當初我貼上去的標簽,現在又回到我這里了。”
補貼款進了誰的腰包
10月2日12:30,筆者來到南京某家電店,在該店三樓一空調專柜發現一名30多歲的操外埠口音的男人在采辦空調,當即上去進行暗訪。在該專柜,這位先生看中了一臺一匹的空調,售價2298元。
“你這時候買這臺空調可以享受國家以舊換新政策,返利10%。”營業員張女士熱情地兜銷。“我沒有舊空調,也不是南京當地人,來自蘇北也可以享受‘津貼款’嗎?”
“不妨,你可以交給我110元,我們幫你去找一臺舊空調,這樣你就可以馬上拿到230元的國家津貼款。只要您是江蘇人,就可以享受以舊換新,就算你是外埠人,我也可以幫你辦。”張笑著說。
當這位先生提出這種為消費者騙取國家“津貼款”的行為違反國家政策,會不會擔責任的疑慮時,張笑語盈盈地暗示:“不可能的,我們辦得多了。假如沒有這個津貼,消費者還不來了呢,能節省幾百塊錢老是好的。這也是商家的一種促銷手段。”
這位先生付了空調款之后,張把他一直帶到三樓的領取“津貼款”處。筆者看到辦“津貼款”處有四個穿紅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員正在嚴重地忙碌著。此時,筆者發現這位先生姓蔣。到第三個人那里,他竟然拿到了230元國家“津貼款”。
在與張女士的交談中筆者了解到,目前空調最高津貼為350元,不到350元的按空調實際價錢的10%補貼。假如家里有舊空調,不僅可以享受10%的津貼,而且還可以額外獲得130元的抵償。
筆者隨后舉例說,假如蔣先生家里有一臺舊空調,就可以享受360元的津貼。這樣一來,你們豈不是要貼錢?
誰知張女士卻說:“政府不一定非要拿到舊機器,只要看到以舊換新的憑證和每臺機器變賣的110元錢即可。”
在四樓電視機專柜。蔣先生又看中了一臺40英寸的液晶電視,標價5999元,返利1000元,實際價格是4999元。
該專柜營業員曾先生說:“這時買這臺電視,你可以充40元就能獲得400元的優惠卡,此外還可以按照國家以舊換新政策,獲得400元的‘津貼款’,也就是說你只花4199元就可以了。”
蔣先生說:“我家沒有舊電視咋辦呢?”
“沒有也沒關系,你只要給我120元,我可以幫你買一個舊電視,運到倉庫里就算你的了。”這位姓曾的營業員說話非常麻利。
“120元太多了,我可以花20元去買一個舊電視,你們到我家去運過來。”蔣先生認真地說。
“呵呵,你20元哪里買得到一個電視。現在14英寸的舊電視起碼要七八十元,還要運費,不劃算。”
曾先生這時終于揭出了一個驚天奧秘:“我們的物流公司去收購就不一樣,他們肯定是要賺錢的,一次可以收30多臺,每臺按80元算,可以賺40元,一次可以賺1000多塊。”但曾先生與前面張女士所說不同的是,曾先生說他們物流一定要買到舊機器交給政府才可以拿到國家補貼款。當天,蔣先生買空調和彩電應拿630元國家補貼款,實際才拿到400元補貼款。另外230元進了兩位營業員的口袋。
8月4日上午,筆者專程去南京堂子街舊家電市場了解情況。這里邊的舊家電生意十分紅火,一臺14英寸的舊電視售價最多為40到45元,不到曾先生所說的80元。這里邊的確有利可圖。
家電“以舊換新”,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拉動了內需。但是政策下行過程中卻一步步開始“走樣”,被各種各樣的人鉆了空子。
實際上,家電生產企業、賣場、消費者都是政策的得益者,但是,顯然得了“便宜”的幾方受益者都沒覺得滿足,想盡辦法要讓政策發揮最大“效益”,所以受益方又開始擴展到了二手家電商、黃牛這些群體那里。
政策漏洞怎么堵
6月末,商務部、財政部、發改委等部門聯合下發了《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的修訂稿,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以舊換新的數量限制。修訂稿的發布,被看作是為了限制那些通過“家電以舊換新”牟利的商家。
但筆者通過采訪發現,新規發布以來,那些通過以舊換新政策“進貨”的商家最近的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最近一個多月來,二手家電交易又出現了明顯升溫,顯然又多了一個鉆政策空子的新渠道。如何讓國家政策發揮它最初的目的,成了擺在各方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個人買舊家電去享受國家以舊換新政策,不能主觀認定就是騙補,要進行跟蹤認定。”有關人士表示,之前部分家電商或者一些促銷員聯合“黃牛”打著方便消費者的名義回收一批舊家電,再轉手賣給消費者,這種情況導致財政補貼流失,職能部門肯定要嚴厲打擊。但消費者個人購買舊家電行為是公民的自由,目前政府部門也沒有明確的監管措施。
但是,這名負責人認為,政府部門盡管不鼓勵這種行為,還是希望消費者用自己家中的舊家電享受政策優惠,卻也應該看到廢舊家電回收升溫的積極意義。“國家推出以舊換新政策的初衷是拉動消費,舊家電回收后都是按正規程序拆解的,銅歸銅,鋁歸鋁,這些舊家電拆解一只少一只,從資源保護角度來說也是一種合理的回收再利用。舊家電減少了,原料重新利用起來,家電這條鏈也就轉動了,可以更快達到拉動內需的目的。”這名負責人說。
之前,一些家電經銷商通過“以舊換新”來“進貨”,使這項國家政策變了樣,成為部分商家牟利的一種手段。《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的修訂稿明確規定,從今年6月起至明年底,個人通過以舊換新換購新家電的總量不得超過5臺,單位購買新家電總量不得超過50臺。
為了杜絕利益既得方的暗箱操作,一位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就提出,首先政府要適時對政策進行調整修訂,比如對政策適用的范圍、對象、方式都要重新審視,“以舊換新到底是由商家操作還是由廠家操作,或是由政府直接操作,都應該細化,確保一個好的政策真正發揮實效”。同時,他建議家電生產和銷售企業都要從長遠利益考慮,不要為了貪圖一時利益而使企業信譽遭受滅頂之災。此外,要建立健全相關配套設施,規范違規販賣舊家電的商販,工商、財政等相關部門需要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形成聯動,加強抽查和監管等等。
最后,建議廣大消費者不要貪圖一時便宜而隨處購買舊家電或折舊憑證,讓那些違法行為沒有可乘之機。
對于“以舊換新”背后的違規行為,多家家電賣場對此的態度是“絕對不鉆政策的空子”,一家家電連鎖賣場的相關人士透露,公司最近對這種行為的處罰力度很大,曾經還因此開除過一位部門經理。當筆者詢問以前是否存在這樣的行為時,賣場負責人稱“即使有,問題也是出在黃牛和促銷員身上。”
據江蘇一家家電賣場的負責人稱,在今年6月份之前,幾乎所有家電賣場對沒有舊家電提供的消費者都可以實行以舊換新,途徑就是賣場自己采購一批舊家電操作,或者營業員自己和黃牛聯手進行操作。
不過,最近所有賣場都控制起來了,加強了管理,至少作為賣場方都不敢再冒被取消以舊換新資質的風險。
相關鏈接:
家電補貼標準
家電以舊換新工作是國家繼家電、汽車下鄉政策出臺后,又一項旨在拉動內需、擴大消費需求的惠民工程。家電以舊換新工作從2009年6月1日到2010年5月31日,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福建和長沙等9省市進行試點。
家電補貼標準是按新家電價格的10%補貼。補貼上限為,電視機每臺400元,冰箱(含冰柜)每臺300元,洗衣機每臺250元,空調每臺350元,電腦每臺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