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術4:出售炒股軟件騙取服務費
李某是北京一名投資者,他在電視上看到一名證券分析師大力宣傳某炒股軟件,聲稱該軟件能準確解釋股票買賣點,并根據軟件推薦了幾只股票。李某看見這幾只股票確實在上漲,立刻心動撥打電視上的電話。接電話的業務員表示,只要購買軟件成為會員,就有股票信息提供,絕對穩賺不賠。結果李某花費5000元購買該軟件后不久,就發現該軟件實際效果與聲稱的大相徑庭,向公司提出退費。結果公司表示可以免費延期服務3個月,但李某據此購買股票卻仍屢屢被套。
記者觀察:炒股軟件風行一時,各有“奇”招。有的號稱軟件可以告訴投資者單只股票的機構進出,有的表示通過某種特殊技術指標能夠看到最佳買點,還有的甚至表示每天進行黑馬推薦。但是,投資者應該注意,不法分子在銷售炒股軟件的過程中,往往會夸大宣傳軟件的能力,并將證券投資咨詢作為軟件的后期服務,騙取服務費。
騙術5:以內幕消息為幌子收費
張某在家接到電話,對方聲稱自己是國內知名私募基金公司,擁有大量內幕信息,可以為其提供證券咨詢服務。張某瀏覽該公司網站后發現,網站上公布了大量股票研究報告和行情分析,覺得該公司非常專業,于是繳納了8000元服務費。但是最終發現,該公司只是一個皮包公司,并不具有投資咨詢資格,8000元服務費打了水漂。
記者觀察:“內幕消息”,多么誘人的詞!很多時候,投資者上當是因為他們抱有僥幸心理,愿意相信真的有穩賺不賠存在,愿意相信所謂“內幕消息”是真的消息。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真有那么賺錢的內幕,交個幾千元別人就能告訴你嗎?再說專業性,現在很多非法證券的網站都做得越來越專業了,原因很簡單:研究報告可以用券商公開的,行情分析也可以用券商的,并不需要人力物力。投資者在投資咨詢服務時,一定要核實對方的資格,明確對方的身份,選擇合法機構和有執業資格的專業人員。
騙術6:薦股利益分成誘騙上當
投資者王某接到某咨詢公司電話,業務員表示該公司為專業證券投資咨詢的服務公司,可以向投資者推薦股票,由投資者自行操作,利潤三七分成。抱著試試的心態,王某同意與該咨詢公司合作,第一只股票賺取1萬元,王某按照約定給該公司匯去3000元。但之后推薦的幾只股票卻連續下跌造成王某虧損數萬元,王某想向公司業務員討要說法,電話卻再也打不通。
記者觀察:對很多投資者而言,這樣的薦股似乎毫無危害力。為什么?我既沒有先給對方錢,也沒有告訴對方任何賬戶密碼,多么安全呀。很多投資者正是有著這樣的念頭,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上當了。對非法證券機構而言,給投資者推薦股票只浪費電話費,如果成功上漲了,不怕投資者不匯錢過來——誰不想賺了一次賺第二次。虧了,所有風險只能投資者自己承擔。
騙術7:以會員升級等名義一騙再騙
于某3個月前交了5000元會費,成為某咨詢公司的會員。但是這3個月以來,于某所購買的由該公司“高老師”推薦的股票卻全部處于虧損狀態,令于某非常氣憤,向公司進行投訴。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推薦的股票都是漲停的股票,于某的虧損情況一定會查清楚。兩天后,于某接到自稱公司“白總監”的電話,表示“高老師”因為違反規定被公司開除,為彌補于某的損失,于某只要再繳納8000元就能享受到38868元高級會員的待遇,保證能獲得50%以上收益。為挽回損失,于某又給公司匯去8000元,但之后該咨詢公司再無任何股票推薦,打電話過去也無人接聽。
記者觀察:一再上當,不僅僅是因為非法咨詢機構太狡猾,更是投資者太貪心。尤其是部分投資者為了挽回此前受騙的損失,繳納更多會員費給非法證券機構,造成股票的虧損越來越大。甚至有不法分子假冒證監會、交易所名義,以彌補投資者損失為名進行詐騙。投資者一旦發現問題,應該立即向證監會、公安機關求證或者報案,避免進一步被騙子公司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