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調控樓市新政紛紛出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初見成效。但也有一些人士擔心,房價滯漲甚至下降,將迅速傳導給土地價格,進而嚴重影響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即使回歸到正常年份的水平,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也將較2009年的1.42萬億元縮水4000億元左右。
據財政部統計,2009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為14239.7億元,比2008年增長43.2%。2009年地方政府本級收入總額為32581億元,土地出讓收入占比接近43.7%,成為地方財力不折不扣的“頂梁柱”。
在新“國十條”出臺后,房產市場和土地市場觀望氣氛都非常濃厚。
土地出讓收入的下降不可避免地會威脅到地方融資平臺公司的現金流。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介紹,全國數千家地方融資平臺公司中僅有10%是以項目現金流作為第一還款來源的,大部分依靠的是用配套土地出讓收入歸還銀行利息。
劉煜輝說,加上一些項目的后續貸款,到2010年底,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總規模會達到10萬億元,而全國每年七八千億的“賣地”收入僅夠支付銀行利息。
劉煜輝表示,一旦“賣地”收入下降,地方融資平臺資金鏈會變得非常緊張,銀行體系將迅速出現一個龐大的壞賬“堰塞湖”,許多地方融資平臺公司向銀行出具的地方政府還款承諾函將很難兌現。據中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