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財稅專家稱此方案可行 但方案若真正操作會遇到多重難題 廣東目前尚無相關消息
雖然上海有關部門仍對落實樓市新政的細則守口如瓶,但市場已被傳聞攪得滿城風雨。昨日有消息稱住房保有環節征稅將在上海樓市調控細則出臺后正式啟動。對此,稅務專家看法不一。
“上海方案”
持有多套房視為經營行為
家庭人均面積為征稅依據
上海一證券類報紙昨天引述“接近上海市政府人士”消息說,為盡快實現對住房保有環節征稅,上海選定的方案是在現有的房產稅暫行條例基礎上將持有多套住宅解釋為經營行為,因為目前房產稅征稅對象是經營性物業。報道稱,家庭人均面積是判定是否征收房產稅的重要依據。如果符合征稅條件,需按年支付相當于房產值0.8%的房產稅,計稅基礎為評估價而非房產成交價。
稅務專家
方案是否可行看法不一
中國稅務學會理事、中山大學教授楊衛華認為,此次報道的方案十分可行。“0.8%的稅負相當于保持了現有的稅負。目前房產稅若按原值征收,稅率是1.2%;但評估價比原值要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著名財稅專家倪紅日認為,方案操作可行性不大。“從立法或者稅制完善來講,這只能說是研究成果,要真正操作則難以實現。”
效果分析
抑制一手需求
增加二手供應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的數據顯示,樓市新政出臺以來,上海樓市成交量持續4周大幅下滑。佑威及樓市專評網聯合提供的數據則顯示,雖然上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近5年同期最低的一周,但成交均價依然在2.5萬元/平方米以上高位,未明顯下跌。
征收房產稅無疑將影響樓價。知名地產專家吳定金昨日表示:“如果說房貸政策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稅收政策的影響則比較深遠。首先是影響持有多套房的人,若持有成本過高他們會將多余的物業拋出,增加二手房市場的供應;其次是影響潛在購房者,一些投資購房行為將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