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通知,決定從2008年9月1日起調整汽車消費稅政策。具體包括:一是提高大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排氣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乘用車,稅率由15%上調至25%,排氣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車,稅率由20%上調至40%;二是降低小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排氣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車,稅率由3%下調至1%。
這是我國自2006年4月以來的第二次汽車消費稅稅率調整,其目的是抑制大排量汽車的生產消費,鼓勵小排量汽車的生產消費。
影響廠家向小排量調節產品結構
作為價內稅的消費稅與購置稅等價外稅不同,消費稅稅率的調整直接影響的并不是消費者,而是生產廠家;這也就是說,在汽車的報價中就已經包含了生產廠家向國家繳納的消費稅,而不是像購置稅那樣需要消費者另外繳納的稅費。而消費稅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調節產品結構,引導消費方向。
目前國內小排量汽車面臨的困局,除了是因為人們的觀念以及不少車型本身技術落后等因素之外,生產廠家在低價的小排量汽車上獲得的利潤較低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這幾年我們就看到了不少以前生產小排量汽車的廠家都轉而生產價格更高、排量更大的車型,導致汽車市場產品結構畸形,與國際市場的走向趨勢背道而馳。
排氣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車,稅率由3%下調至1%。廠家在銷售過程中獲得的單車利潤就會增加,研發生產小排量汽車的熱情也會隨之增加。從這個層面來說,在消費稅對產品結構的調節作用下,下調小排量汽車的消費稅稅率對于促進小排量汽車的健康發展絕對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僅僅靠調整消費稅,對于調整汽車產品結構來說還遠遠不夠——在目前的情況下,調整消費稅對汽車產品結構的影響甚至還不如居高不下的油價來得更加直接。這也就在等待小排量汽車消費稅稅率下調的同時,更加翹首企盼燃油稅的實施。
大排量豪華車近期價格將暴漲
從7月開始,受大排量汽車消費稅可能上調的傳聞影響,不少買家不愿意承擔稅率提高之后的新增購買費用,紛紛將購買行為提前,而這也提高了這一個多月來大排量車型的銷量。與此同時,記者從多家豪華車品牌經銷商處了解到,近期,豪華車銷售量較5、6月份有明顯上升。此次消費稅率的上調對3.0升以上豪華車的價格影響較大,例如一輛車身價60萬元左右的車型,在9月1日以后購買,車身價按比例計算將會上漲6萬~8萬元左右,再加上車輛購置稅、保險等上漲的費用,在9月1日以后消費稅率調整后的差價將達到8萬~10萬元左右。
在市場上,趁著此次大排量車漲價有不少車商已經悄悄開始囤積車輛,準備在消費稅新政正式實行后高價賣出,賺取其中的差價。其中也有部分經銷商致力誠信經營,維護消費者權益,堅持調整前不漲價。記者采訪深圳市最主力的進口車代理商和經銷商的中汽南方集團時,中汽南方負責人表示,“盡管供貨非常緊張,但我們不提價、不囤積車輛。9月1日前,我們將堅持按原指導價銷售,保證市場供應,給消費者最大的實惠,爭取滿足市場需求。中汽南方注重的是服務誠信,而不是短期利益。”以進入中國市場僅一年的英菲尼迪品牌為例,其目前所有在售車型的排量均在3.5L以上,雖然消費稅調整的時間已經確定,廠家未發布任何正式官方公告調整價格時,深圳南方英菲尼迪將還是嚴格執行廠家指導的銷售價格,絕對不私自加價銷售。
業內人士分析,長期來說,豪華車消費群體是固定的。對大多數能買得起上百萬元奔馳、寶馬車的消費者來說,車價上漲他們可能不會太在意,并不會影響其銷售,反而能買得起這些奢侈品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所以認為對大排量車銷售長期銷售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