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深圳訊 記者朱文慶、程偉攝影報道:去年8月至12月,深圳市消委會聯合龍崗區消委會,委托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對60個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私家車進行了免費汽車室內空氣質量(污染物)比較試驗,檢測指標包括甲醛、苯、TVOC三項。前天比較試驗結果出爐。參照國家質檢總局和建設部聯合下發的GB50325-2001《民用工程室內環境污染物控制規范》中Ⅰ類民用建筑標準限值濃度,15輛受檢車輛存在不同程度的甲醛超標,50輛受檢車輛存在不同程度的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超標。對此,企業和商家有何反應?本報記者采訪了部分受檢不合格車型的經銷商及其生產廠家。
經銷商:等待廠家回應
面對檢測方式及結果,記者昨天聯系了多家兩級消委會檢測名單上出現的“問題車”的生產廠家和經銷商。
深圳市華熙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是德國大眾在深圳地區的唯一授權經銷商,從該公司售出的新甲殼蟲車被查出甲醛和TVOC嚴重超標。昨天記者致電華熙公司,該公司市場部劉經理表示,對于媒體報道的新甲殼蟲甲醛、TVOC超標問題公司很重視,已經向生產廠反饋,但對于是否補償及停止銷售等問題則未作回答。劉經理說,華熙所有的銷售車輛都是經過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檢測的進口車,德國大眾生產的所有車輛所需的材料都是經過檢驗的。但對于德國大眾的出廠車輛是否經過車內空氣質量檢測,劉經理表示不清楚,需等待廠方回應。
對于東風日產驪威的TVOC含量超標,香蜜湖東風日產銷售中心市場部劉經理表示,將盡快與廠家溝通,協商解決辦法。
廠家:一律保持沉默
相對于經銷商等待廠家回應的答復,廠家對車內空氣質量(污染物)比較試驗結果的態度則“含蓄”得多。昨天記者先后致電比亞迪、上海大眾、重慶長安等多家汽車生產廠,對方無一對記者的采訪作出回應。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消費者得知車內空氣污染問題后往往不知道該找誰處理。深圳市環保局監測站陳虹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盡管國家環保總局近期出臺了《車內空氣污染物濃度限制及測量方法》,但究竟該怎樣執行,還在等待上級意見。她認為,這個《方法》不是強制標準,對個人汽車檢測的作用不大。
由此可見,目前問題的關鍵是缺乏強制標準。也正是由于存在法律的空白,使堅持“沉默是金”的汽車生產廠家們在消費者、媒體面前一直挺直“腰桿”,“揣著明白裝糊涂”,樂得不把車內空氣污染問題列入產品出廠檢測范圍,致使不少問題產品帶著污染出廠。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