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以食為天的中國人從來沒有像過去一年這樣害怕過吃。很多人的手機上流傳著一則短信,充滿了讓人心酸的自嘲:中國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學掃盲;從大米里,我們認識了石蠟;從火腿里,我們認識了敵敵畏;從咸鴨蛋、辣椒醬里,我們認識了蘇丹紅;從火鍋里我們認識了福爾馬林;從銀耳、蜜棗里,我們認識了硫磺;從木耳中,認識了硫酸銅;從奶粉中,知道了三聚氰胺。沒有人把這段子當成笑話來聽,打開中國質檢總局的網站這是2007年發布的進入食物的化工原料的名單,這個名單長得讓人震驚,這些化工原料在人們的常識當中,原本是用來制造炸藥。
食用瘦肉精中毒患者:當時就心跳很快,然后我說我是不是緊張啊,怎么(心臟)跳得這么快,都快跳出喉嚨!然后身體就一直抖,我在練打字這個手就一直抖啊抖的.
奶粉患兒家長:他哭啊,鬧啊,他不排尿,他鬧,肚子硬,對,肚子硬,肚臍眼一般都是往里摳摳的,但我們家的孩子肚臍眼都已經是往外鼓鼓的了。
解說:這些孩子的臉讓一個國家為之疼痛。國務院食品安全戰略研究課題組出臺的報告中指出,濫用投入品或者不當使用而造成化學性污染在目前食品中毒中數量最多,死亡人數最多被稱為當前最突出的問題。
記者:現在很多人對于在食品當中添加任何化學物質都覺得很恐慌,其實這里面是有一個誤解的。因為正常的食品添加劑也是為了人類健康服務的,比如說像這種防腐劑,要是沒有它的話食物就腐壞了,這種抗氧化劑沒有它咱們就連油炸的方便面、餅干都吃不著。我們吃的口香糖,其實百分之百都是由添加劑構成的。現在國家允許使用而且制定了標準的添加劑有兩百多種,而現在大部分出問題的食品都是這個名單之外違禁添加的各種化學品,目的很簡單,要制造更好的食品的賣相,掩蓋低劣的質量或者干脆偽造食品。
解說:我們來看看為了做成顏色鮮亮的金針菇罐頭,生產者加入了什么樣的東西。
金針菇罐頭生產企業負責人:保險粉保鮮,白的。
解說:我們再來看看這瓶標有100%葡萄原汁的葡萄酒究竟是什么東西勾兌成的。
葡萄酒生產企業工人:一斤酒精加九斤水調出十斤(干紅)。
記者:你加里頭的這是什么東西呀?
葡萄酒生產企業工人:單寧。
解說:而去年導致多名兒童雙腎結石的三鹿奶粉加入了化工產品三聚氰氨是為了提高奶粉的蛋白含量指標。不顧人的健康添加違禁品利潤有多高呢?以瘦肉精為例,把一頭普通的豬變成瘦肉型的豬只需要十天到二十天的時間,成本只要八塊錢,凈利潤二十二塊,也就是說利潤率高達275%。而這種葡萄酒用水、酒精、單寧酸等多種化學品調制而成,批發價兩塊錢,你可以猜猜它的成本是多少。
葡萄酒生產企業工人:成本啊,不超過兩毛錢。
解說:人們曾經以為濫用投入品只有小商小販小作坊才會干,因為他們沒有任何管理可言,但是2005年蘇丹紅事件爆發跨國企業肯德基的產品也被檢測出含有蘇丹紅,當時我們對肯德基的辣椒粉來源進行過調查,在廣州的一間民房里面我們找到了供應商輝和公司。
記者:麻煩您,您這是輝和公司吧那您這是什么公司?
解說:我們發現房間的展示柜里有多種辣椒產品這些工作人員最終承認了自己就是輝和公司的員工。
記者:你們不生產是吧?
廣州市輝和公司工作人員:不生產,連東西都沒有咋生產。
記者:啥都沒有就這么一間房子。
廣州市輝和公司工作人員:對啊。
解說:如果不是蘇丹紅事件爆發肯德基還不會知道多年使用的供應商實際上根本沒有生產能力,而只有一間租來的辦公用房。
孫賴麗華(亨氏美味源廣州食品有限公司):我無法為輝和解釋,輝和公司有可能是個批發商,他們可能從田洋這家供應商購買產品。
記者:他跟你們合作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一直是你們一個穩定的供應商,難道你不能給我們一個很確定答案嗎?
孫賴麗華:我為此感到抱歉,因為我的質量監控人員告訴過我他們確實和生產商做過質量校對,輝和公司誤導我們。
解說:蘇丹紅事件當中,人們認為大企業只是被誤導,無辜受害。但是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之后,品牌企業的故意摻假讓人震驚。盡管三鹿公司曾經辯解說,三聚氰胺是由奶販添加的,他們并不知情。但是添加過三聚氫氨之后的牛奶一定會在脂肪和干物質等很多指標上出現異常,就算做假的人能夠精確地把這些物質添進去,但是有一個指標是不可能騙過機器的,完達山的負責人向我們證實了其中的問題。
記者:正常的鮮牛奶要制造成奶粉應該有一個出粉量是不是這樣?
完達山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清泉:是。
記者:這個出粉量是固定的嗎?
劉清泉(完達山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通;静畈欢。
記者:如果摻了三聚氰氨,也就意味著他往牛奶里面摻了水。那么現在如果是摻了水,很明顯的摻水還能形成同樣固定值的干粉量嗎?
劉清泉:形成不了,那你就是得粉率就低了嘛。
記者:摻了假蛋白和摻了水的牛奶,如果說出粉量一定會出現異常的話,那么企業應該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劉清泉: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你收購的鮮奶當中可能加水了唄。
解說:這是任何一個奶粉企業都明白的道理,而且三鹿采用的HACCP是全世界最先進的過程管理。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如果嚴格按照程序操作,摻假的牛奶在能耗指標上會出現不正常,控制系統就會發出警報信號,但是導致嬰兒死亡的奶粉就這樣生產出來了。品牌企業的參與造假很容易讓人產生一個印象,加入違禁品已經成為食品行業的潛規則。
記者:就不擔心出事?這都是人命關天的事。
摻假奶站知情人(電話采訪):這么多年了還沒出過事。
記者:這么多年了沒出過事那就是說摻了好多年了。
摻假奶站知情人:肯定摻了好多年了。
解說:濫用化學品是在中國的食品工業誕生之后才開始的,之前作為落后的農業國家,食品的供應量不夠,對安全的要求不高,但是當時基本沒有化學污染,當中國的經濟改革推動著食品進入大工業時代之后,為了追求高產量,化肥、農藥、獸藥被大量使用,尤其是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之后,中國的食品化學發展起來,添加劑普遍使用,各種極其便宜的化工廢料被發現可以輕易地改變食品的色、香、味,欺騙人們的眼睛、鼻子和舌頭,而且成本幾乎是零,添加違禁品的人心中幾乎沒有禁忌和恐懼。
肉松生產企業負責人:你要什么顏色我就能給你做成什么顏色,不管是桔黃色的,深褐色的,乳白色的,每個行業都有尖端的一面,沒有尖端的一面算什么。
解說:這場濫用的狂歡給非法添加的人帶來巨大利益,但是也對中國經濟造成極大威脅。中國的食品工業二十年來以每10%的速度發展,容納了一千一百萬人就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但目前正經受著巨大考驗。這是國務院食品安全戰略研究報告中的部分數字,2002年8月到2003年1月,美國FDA扣留了我國產品634批次出口到美國,日本和歐盟的茶葉蘑菇、類被退貨,醬油因為有氯丙醇污染等問題影響出口,這些貨物被扣或被退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影響到了整個國家的聲譽。對于違法添加帶來的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問題,中國政府的態度不可謂不堅決,每次安全事件之后都伴隨著大規模的整治清查行動,但是每次對于新發現的違禁化學品集中清查之后,幾乎總是會有新的替代品出現,即使是三鹿奶粉事發之后,冒充蛋白的三聚氰胺被嚴厲查處,我們在網上還是輕易地找到了售賣其它品種假蛋白的人的電話。
假蛋白售賣者(電話采訪):你要蛋白精?
記者:對。
假蛋白售賣者:你要多少蛋白啊?
記者:起碼得150吧。但是我擔心現在不是查得挺厲害的嘛,有問題嗎?
假蛋白售賣者:這個沒有問題。
記者:效果能達到蛋白的要求嗎?
假蛋白售賣者:對,我們是長期生產,但是成份也不瞞您說,肯定是有尿素的成份,否則達不到這么高的蛋白。
解說:誰都知道在食品中濫用化學品超越道德底線,違背法律規定,那么為什么濫用會如此普遍呢?人們常用市場經濟讓人心壞了,唯利是圖來解釋,但是在經濟學的概念里唯利是圖本無過錯,市場經濟本來就是讓每個參與者追求個人利益的過程,但這個過程當中會有一只無形的手,它就是市場機制。它可以刺激競爭,優勝劣汰,讓假冒偽劣的人出局,讓有信譽的企業得到利潤。那么食品領域中為什么這只無形的手看上去卻沒有發揮作用呢?經濟學者應飛虎用一個詞做出了解釋。
應飛虎(深圳大學法學院教授):它太嚴重了,信息不對稱太嚴重了。
解說:什么叫信息不對稱,我們來看一個細節就知道了。
火腿生產企業工人:我今天早上這個腿剛去了糞坑就過來。
記者:我跟你說老百姓要是這么看著你的話(火腿)還能不能吃啊?
火腿生產企業工人:照樣吃,照樣吃啊。看不見什么東西都覺得好吃。
解說:“看不見,什么東西都好吃”這句話就是信息不對稱的本質。因為食品是誰造的,怎么造出來的,買的人,吃的人不可能知道,能掌握這些信息的人只有造假的人自己。
腐竹生產企業工人:黃顏色的有毒,黃顏色的有毒那都是工業用的。
記者:自己吃,吃哪種?
腐竹生產企業工人:自己吃還是吃那種什么都不摻的。
解說:買賣雙方掌握的信息像是翹翹板,太不平衡了,這就是信息不對稱。但你可能會問,很多商品我們都不知道是怎么造出來的難道食品就比別的商品要嚴重嗎?
記者:超市里這么多東西咱們都不知道是怎么生產出來的,但是食品跟別的不太一樣,像杯子,這叫搜尋品。什么意思呢,你一看如果有缺口,質量不太好,你不會買。第二類商品叫經驗品,就像毛巾,你買回去如果用的時候掉了毛,或者起了球,你還可以退貨,或者扔掉。但是食品屬于第三種叫信用品,什么意思呢,這樣一袋食物你靠看,看不出什么問題,你吃,口感上也沒有什么異樣,吃到肚子里面發生什么事情你也不知道,就算過幾年你覺得不舒服了,你可能也想不到跟它有關系,就算你想到了你也找不到證據,這就是嚴重的信息不對稱。
解說: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會導致什么結果呢?我們來看看2001年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檸檬市場理論。檸檬在美國俚語中是次品的意思,檸檬市場就是次品市場。這個理論證明存在嚴重信息不對稱的領域必然會出現道德危機。
許志永(北京郵電大學教師):交易對方不清楚他(企業)就可以做不好的事情。
解說:你可能還是不信,如果這個規律成立的話,那么之前幾千年的中國為什么沒發生這么大的道德危機呢?因為之前是農耕社會,商品交換大多在鄉鄰之間發生,買賣食品是老字號,往往是靠口口相傳的誠信來約束,這就是熟人社會的道德。
但是90年代之后大量人口流動,進城食品行業的門檻低成為地方政府創造就業的重要途徑,對于眾多的小作坊和流動攤販來說,買東西的人都是陌生人,熟人社會的古老道德沒有了約束力,而計劃經濟下被壓抑的利己觀念井噴式爆發,單純追逐利益的欲望使許多人喪失了對于生命的敬畏而對此法律的約束并沒有跟上。如說1995年頒布的《食品衛生法》當中,對于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它食源性疾患的,只是規定了處以違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
許志永:因為他知道反正我被你抓住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我就賠那么一點點,你受害者也沒有動力去找它的麻煩。
解說:難道就沒有好的企業嗎?當然有,但是檸檬市場理論已經說明信息不對稱,消費者不了解質量情況市場會做出逆向選擇,什么是逆向選擇?
韓。ㄖ袊称钒踩珣鹇匝芯啃〗M組長):我前幾年去安徽阜陽調研,那是一個很好的企業,這個廠長是國營企業是全國勞動模范,他就告訴我由于大家都注水,他不注水最后他就沒法經營下去,了因為他的肉貴沒人要,的最后他就告訴我劣幣驅逐良幣。
記者:劣幣驅逐良幣這個規律一旦碰到目前中國這種發育不成熟脆弱的食品經濟的時候,惡果就會被加倍放大。國家質檢總局有過一個統計,中國的食品加工業當中將近80%都是十個人以下的小作坊,這當中64%不具備生產條件。這樣的一種小、散、亂但是競爭激烈的行業格局,注定了利潤率不可能高,而利潤一低,企業之間競爭的手段往往就剩下了一個,那就是價格。
解說:價格競爭引發的是一場肉搏戰,根據統計,我國的屠宰和肉類加工企業的利潤率為4%,飼料企業的利潤一直處于4%以下,這些數字都遠遠低于國際食品加工業的平均利潤率,即使是品牌企業也被裹進惡性競爭的泥潭。
劉根平(經理,河北行唐縣長健奶牛養殖小區):缺的時候都來了,你給我兩塊,我給你兩塊零五,你給我兩塊零五我給你兩塊一。
解說:惡性競爭的結果就是突破規則,突破底線沒有道德心的約束。
劉根平:你可以要干物質,是十一點五的,低于十一點五的奶我不要,但是另一個企業來了缺奶,十一點二湊合了,行,跟他一個價也就收了,這是缺奶的時候。
記者:那就是奶缺的時候大家會放低質量的要求,是這樣嗎?
劉根平:應該是不放低(標準)搶不上奶。
記者:會到這個局面嗎?大家說知道鮮奶的質量不太好,但是還是要收,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嗎?
劉清泉:會發生,事實上已經在發生。我認為不是這個原因的話,也就不會出現三鹿的奶粉事件。
記者:我們總期待說比如地方政府會有一個準入,拿河北來說,唐山一個地方就有十九家奶粉的加工企業,它的奶源量就這么多.你的奶粉需求量這么高那不是肯定要爭奶源嗎,難道沒有一個準入?
韓。哼@就是一種粗放發展,大家看到奶業增長這么快,利潤這么豐厚,大家都上,加工廠沒有人去,培育基地單純抓龍頭、不抓源頭遲早要出問題。
記者:太功利了。
韓俊:對。
記者:河北成為乳業巨頭的聚集之地,在石家莊之外,在河北的保定一個城市就有三鹿、蒙牛、伊利、完達山、天香五家上規模的企業。幾個企業每天產能的總量加起來要超過兩千噸,但是整個保定的奶源也不到八百噸,奶源明顯短缺。這樣的情況在唐山、張家口等地也同樣存。在唐山一個城市就有十九家的奶粉加工企業存在當奶源嚴重短缺的時候,用業內人士的話說奶源的惡性爭奪難以避免。
解說:中國的食品加工業不僅在原料收購上兵刃相見,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廣告成為另一個血腥的戰場,食品業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廣告客戶,拿奶業來說,2007年,這個行業的全部利潤是五十五個億,其中五十一個億投入廣告,也就是說 90%以上的錢花廣告里了,這種情況下還想要掙錢的話,只能壓低原料的收購價格。
韓。喝ツ瓯热缯f養奶牛的農民基本是無利可圖,收奶的這些奶站也沒有什么賺頭。
記者:去年本來不應該是國際市場上奶價提升的一年嗎?
韓俊:是這樣的,但是我們的加工企業,特別是那些市場份額最大的企業為了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不去提高原料奶的收購價格,有些農民一看沒有什么錢可賺,甚至虧錢,一些不良的行為就來了,三聚氰胺就加進去了。
記者:為什么您把它叫做一個利益分配扭曲就必然會出現的結果?
韓。何覀冋{研也不單是奶業,很多食品的質量和安全的問題都是跟利益分配格局有直接的關系。
解說:利潤分配格局扭曲使成本一再轉嫁,最后只能由社會來買單。由一個個具體的人的生命來付出這些成本,當買食品的人沒有辦法判斷真假的時候,他們要么選擇冒著風險購買付出健康和身體的代價,要么選擇不再購買,這就形成了檸檬市場理論的最后結果,市場崩潰。
記者:那里面倒的是牛奶啊?
奶農:那邊鼓起來的都是牛奶
記者:那個地方倒了多少牛奶?
奶農:在這里頭不知道有多少噸了,沒有人要了基本上都倒了。
記者:那你們心里得什么滋味?
奶農:難受。
解說:你也許會問,這是中國特有的情況嗎?當然不是,們來聽一段話,工廠把發霉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腸,食品的倉庫里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壞了的豬肉被搓上蘇打粉祛除酸臭。這就是一百年前的美國描寫的是芝加哥的一個肉類食品加工廠,傳說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邊吃早點邊讀這本書,讀到這兒的時候,羅斯福大叫一聲把沒有吃完的香腸扔出窗外。
在任何一個市場經濟國家,政府的公權力沒有有效介入之前幾乎都曾經經歷過食品安全的高危時期,羅斯福在之后立刻責令美國農業部調查肉聯廠的情況,就在當年也就是1906年6月,美國國會就通過了食品和藥品法案以及肉類檢查法案,并且建立了以化學家威利博士為首的十一名專家學者組成的班子,那就是現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雛形。
許志永:問題頻發的時期,也恰恰是在這個行業迅速發展的時期,迅速進步的時期。其實任何一個國家歷史上都這樣,我相信中國的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時期也就是食品安全制度盡快完善的時期。
解說:市場崩潰意味著在食品領域,如果單純只靠市場自發來調節市場機制,這只手必然會失靈,它要求公權力必須介入,介入什么呢,那就是向公眾提供信息,讓不對稱的信息趨于平衡,而提供信息的方法其實就是提供標準和檢測。
韓。鹤钪匾木驼f,我們應該有一個最起碼的標準,對所有的這些企業而且這個標準必須要得到嚴格的落實,不落實你就應該出局。
記者:現在我們的問題到底是沒標準,還是說有了標準沒落實。
韓。簝蓚問題都存在。
解說:目前,一些與食品相關的有毒有害物質,像農藥、獸藥殘留抗生素限量等指標,我國的標準設置不完整,甚至完全沒做規定,而且也缺乏重大危害物質的檢測技術對添加劑問題的安全性也缺乏研究和評估。
韓。翰煌牟块T都想自己來制定標準,沒有真正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體系檢測方面也有問題,比如說質檢、衛生、農業是三套相對獨立的檢測體系,你到地方調研你看得很清楚了它確實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有時候部門之間的檢測結果還不能夠互相承認,這個問題就更大了。
記者:如果說標準是一個科學問題,就按科學的方式來處理,為什么不同的部門還有不同的標準和意見呢?
韓。哼@就是一個問題啊。
記者:這個問題我們不理解。
韓。哼@是不是一種爭奪資源呢?
解說:任何一種權力,如果界定不清楚,不到科學的配置,行政資源的交叉和爭奪就在所難免。中國的食品衛生安全監管長期是由十幾個部門來分段管理,這種眾多食品安全機構共同負責的監管方式在國際范圍內是很少見的。200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成立,監管情況有所好轉,但是要讓一家副部級單位協調其它正部級單位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困難。
韓俊:我們是多頭管理,政出多門,職責不清,存在很多漏洞,尤其是很多監管部門都愿意管好企業,管大企業,對這些小企業往往疏于管理,就是發了證,但是沒有管,有些是收了費,但是沒有管在調。
解說:查注水肉生產企業的時候,記者發現正在上班的時間,但負責屠宰衛生檢疫的畜牧獸醫站的辦公室里卻是一片搓麻將的聲音。(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出去,出去。)而在一旁的屠宰車間工人正在給宰殺后的牛注水之后沒有任何檢驗檢疫,牛肉就這樣被裝上了車車上。記者:這些肉不用開檢疫票嗎?
注水肉生產企業司機:這不是檢疫票嘛。
記者:這個是?這是今天的?
注水肉生產企業司機:還有明天和后天的。
記者:我沒有看見有檢疫人過來。
注水肉生產企業司機:他們早上過來。
記者:早上過來,早上都沒殺牛。
注水肉生產企業司機:沒殺牛提前送過來了。
解說:這里是上海市郊區的一家動物防疫監督檢查中心,站外地的肉類產品進入上海要在這兒辦理檢疫手續,但記者發現工作人員并沒有按規定對牛肉進行檢疫,而是車門都沒開就給司機蓋上了檢疫合格章。
注水肉生產企業司機:不用下車去,正規來說要的,我們天天在跑,不存在這個問題,
解說:按規定,牛肉必須經過市場的肉類衛檢室的檢測才能進入市場銷售,但是這一車注水牛肉沒,有經過任何檢測就順利地進入市場,擺上了攤位。銷售負責衛生檢疫的市場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他只看屠宰運輸過程中的檢疫證明,只要有證明他這里就準許銷售,這個是上海市道口的檢疫證。
上海某市場衛生檢查辦公室工作人員:同意它進上海了,打水的事你們去當地檢測部門,我們這個不管。
解說:誰都管,誰都不管,這就是多頭管理會帶來的弊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減少多重檢測,在2000年,質檢部門推出了產品質量免檢制度,免檢資格有效期是三年,這項制度出臺的動機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對于食品行業來說,一旦一個企業的食品列入免檢范圍,這就意味著第三方檢測從此缺位,這個缺位更加劇了信息不對稱的嚴重性。奶粉事件當中,免檢甚至變成了三鹿的廣告。
記者:你當時并沒有懷疑廠家生產真實奶粉的質量?
奶粉患兒家長王先生:那是不可能的,它是國家免檢產品,五十年的生產歷史跟新西蘭合資,還有什么(一)千多項的檢驗,最后是品牌排名第一,所有這些信息給你的絕對是有。保證既然第一我,干嘛不吃我,吃第二的,我一定要吃第一的,所以一直都是吃它的奶粉。
解說:韓俊認為這是監管思路的錯位。
韓俊:不可能每個企業都自律,這就說政府監管是必不可少的,監管者就要假設你的監管對象都有問題。
記者:您是說必須要有這個假設?
韓。阂僭O大家都沒有問題,這個監管根本就是一個花瓶,再好的企業都要假設它可能有問題,你不要動不動就讓它免檢。
解說:2008年9月16日,國務院明文廢止了實行近九年的食品免檢制度,《食品安全法》中也增加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多頭管理存在問題,免檢也不可行。中國的食品監管體制已經被倒逼著必須改革,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監管機構獨立而統一才能保證有效監管。
韓。阂欢ㄒ纬梢粋統一聲音,這個統一的聲音怎么形成呢?我們要努力建立最有效的,協調一致的一個食品監管體制。
解說:今天歷經三次審議的《食品安全法》,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表決通過。這部法律規定,國務院將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來統一協調領導食品安全工作。這是多年來我國食品監管體制的重大改革,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也將會出臺,這個標準將由國家的衛生部門來負責制定,而此前農產品、食品衛生食品質量等諸多行業各自的標準將被整合,那么有了標準能夠被嚴格執行嗎?
韓。罕O管不利者一定要受到懲罰,只有這樣才能夠形成一種威懾,倒逼著我們每一級的監管者要盡職盡責。
解說:三鹿奶粉案中,包括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在內的多名官員被免職,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也引咎辭職。《食品安全法》對于責任追究和問責做出進一步規定,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與直接負責人監管部門的直接主管人員與直接責任人,違反本法規定或者不作為的,根據造成的不同后果,都將受到責任追究,包括記過、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負有領導責任的有關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中國食品安全的現狀使得強化監管責任已經沒有任何可以轉彎斡旋的余地。
解說:中央政府在奶業整治上的作為得到認同,但是市場經濟下已經不可能有全能型的政府,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小單位的農戶和幾乎最分散的加工業,他們會讓監管者疲于奔命,司法的救濟和責任追究被公認是糾正市場失靈的另一個可行方式,三鹿事件之后,青年法律學者許志永所在的公盟代理了三鹿奶粉受害者的公益訴訟。
記者:有人認為現在奶粉事件中政府已經介入,而且主導了它的處理跟賠償,為什么還需要訴訟?
許志永:司法的方式,一方面它能夠明顯地體現出程序的正義,另外一方面我們覺得這個社會的公共事件最好是納入到法治的軌道,司法的方式就是納入法治軌道的一種途徑。
記者:你覺得是必要的,但是作為企業來講也許他覺得民族企業本身就很脆弱,這樣的索賠會不會對它造成更大的打擊?
許志永:承擔法律責任不是說給他們找麻煩,本身就是對他們的拯救,對他們自我形象的拯救。
注水肉生產企業司機:不用下車去,正規來說要的,我們天天在跑,不存在這個問題,
解說:按規定,牛肉必須經過市場的肉類衛檢室的檢測才能進入市場銷售,但是這一車注水牛肉沒,有經過任何檢測就順利地進入市場,擺上了攤位。銷售負責衛生檢疫的市場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他只看屠宰運輸過程中的檢疫證明,只要有證明他這里就準許銷售,這個是上海市道口的檢疫證。
上海某市場衛生檢查辦公室工作人員:同意它進上海了,打水的事你們去當地檢測部門,我們這個不管。
解說:誰都管,誰都不管,這就是多頭管理會帶來的弊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減少多重檢測,在2000年,質檢部門推出了產品質量免檢制度,免檢資格有效期是三年,這項制度出臺的動機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對于食品行業來說,一旦一個企業的食品列入免檢范圍,這就意味著第三方檢測從此缺位,這個缺位更加劇了信息不對稱的嚴重性。奶粉事件當中,免檢甚至變成了三鹿的廣告。
記者:你當時并沒有懷疑廠家生產真實奶粉的質量?
奶粉患兒家長王先生:那是不可能的,它是國家免檢產品,五十年的生產歷史跟新西蘭合資,還有什么(一)千多項的檢驗,最后是品牌排名第一,所有這些信息給你的絕對是有。保證既然第一我,干嘛不吃我,吃第二的,我一定要吃第一的,所以一直都是吃它的奶粉。
解說:韓俊認為這是監管思路的錯位。
韓。翰豢赡苊總企業都自律,這就說政府監管是必不可少的,監管者就要假設你的監管對象都有問題。
記者:您是說必須要有這個假設?
韓。阂僭O大家都沒有問題,這個監管根本就是一個花瓶,再好的企業都要假設它可能有問題,你不要動不動就讓它免檢。
解說:2008年9月16日,國務院明文廢止了實行近九年的食品免檢制度,《食品安全法》中也增加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多頭管理存在問題,免檢也不可行。中國的食品監管體制已經被倒逼著必須改革,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監管機構獨立而統一才能保證有效監管。
韓。阂欢ㄒ纬梢粋統一聲音,這個統一的聲音怎么形成呢?我們要努力建立最有效的,協調一致的一個食品監管體制。
解說:今天歷經三次審議的《食品安全法》,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表決通過。這部法律規定,國務院將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來統一協調領導食品安全工作。這是多年來我國食品監管體制的重大改革,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也將會出臺,這個標準將由國家的衛生部門來負責制定,而此前農產品、食品衛生食品質量等諸多行業各自的標準將被整合,那么有了標準能夠被嚴格執行嗎?
韓。罕O管不利者一定要受到懲罰,只有這樣才能夠形成一種威懾,倒逼著我們每一級的監管者要盡職盡責。
解說:三鹿奶粉案中,包括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在內的多名官員被免職,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也引咎辭職!妒称钒踩ā穼τ谪熑巫肪亢蛦栘熥龀鲞M一步規定,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與直接負責人監管部門的直接主管人員與直接責任人,違反本法規定或者不作為的,根據造成的不同后果,都將受到責任追究,包括記過、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負有領導責任的有關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中國食品安全的現狀使得強化監管責任已經沒有任何可以轉彎斡旋的余地。
解說:中央政府在奶業整治上的作為得到認同,但是市場經濟下已經不可能有全能型的政府,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小單位的農戶和幾乎最分散的加工業,他們會讓監管者疲于奔命,司法的救濟和責任追究被公認是糾正市場失靈的另一個可行方式,三鹿事件之后,青年法律學者許志永所在的公盟代理了三鹿奶粉受害者的公益訴訟。
記者:有人認為現在奶粉事件中政府已經介入,而且主導了它的處理跟賠償,為什么還需要訴訟?
許志永:司法的方式,一方面它能夠明顯地體現出程序的正義,另外一方面我們覺得這個社會的公共事件最好是納入到法治的軌道,司法的方式就是納入法治軌道的一種途徑。
記者:你覺得是必要的,但是作為企業來講也許他覺得民族企業本身就很脆弱,這樣的索賠會不會對它造成更大的打擊?
許志永:承擔法律責任不是說給他們找麻煩,本身就是對他們的拯救,對他們自我形象的拯救。
記者:懲罰性賠償怎么理解?
許志永:懲罰性賠償的意思是,因為《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補償是給你造成了一百塊錢的損失,那么你就要賠一百塊錢,但是呢如果說你是惡意的故意的造成了別人的損害,雖然不構成刑事責任,但是這個時候就要懲罰性賠償,不僅說賠償人家一百塊錢的問題,而是說可能幾倍甚至多少倍的賠償,因為你惡意的在里面。
解說:對于由食品造成的賠償問題,新通過的《食品安全法》中做了這樣的規定,生產或者銷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出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要求生產者或者消費者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記者:如果說把這樣一個成本提高,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問題?
許志永:這樣的成本提高我想它會出現一種現象。
記者:什么現象?
許志永:就是很多受害者受到了人體傷害的時候,就會很愿意去打官司,那么在一段時間內,他可能會出現訴訟爆炸,但是從長遠來說,這些企業個個都會變得非常謹慎。訴訟也會減少下來,那么企業就必須要做到對消費者負責。
解說:消費者的監督,尤其是專業人士的參與,會加速改善目前食品安全的局面,江蘇徐州兒童醫院的馮東川大夫就是在臨床當中發,現嬰兒雙腎結石導致腎衰的病例出奇增多,利用他的專業知識公開質疑了三鹿奶粉的質量。
記者:你想引起什么樣的重視?
馮東川大幅(江蘇省徐州兒童醫院):質檢部門應該可以查一查,我覺得這些東西變成可的東西,應該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一定非得到那一步,非得證實它是(禍根),懷疑的時候就應該積極地排查。
解說:要改變食品安全的現狀,媒體也是有效力量之一,同樣是在三鹿事件當中三鹿集團一度希望通過媒體公關的方式來掩蓋真相!稏|方早報》的記者簡方舟第一個在稿件中點了三鹿的名字,得真相大白于天下。
韓。簭囊恍┲卮蟮氖称钒踩氖录䜩砜,媒體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讓他們充分地發揮作用也是建立一個有效的食品安全的體系一個重要的環節。
解說:但是最重要的是,要保障這些社會監督力量的渠道暢通,最初馮東川大夫向國家質檢總局舉報三鹿奶粉的時候,得到的答復并不令他滿意。
馮東川:他們說應該向衛生部門反映,我覺得應該質檢部門來做的事情。
記者:是你想象當中的結果嗎?
馮東川:不是的。
記者:你希望得到什么樣的答復?
馮東川:我希望他們說已經調查了。
解說: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在《食品安全法》中對于公民舉報也做出了保護性規定,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接到自詡、投訴、舉報,對屬于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受理,并及時進行大幅、核實、處理;對不屬本部門職責的,應當書面通知并移交有權處理的部門處理。有權處理的部門應當立即處理,不得推諉。屬于食品安全事故的,依照本法第七章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記者:也就意味著這樣的監督已經是在后果造成之后才有可能發生,是這樣嗎?
許志永:是。這樣的監督看起來是遲了。但是監督了,一個有效地監督了,一個也就警示了其它所有的企業讓他們就自律起來,我們說法律要保障這個正義的底線,一定要及時地懲罰惡的人,懲罰做壞事的人,一定要鼓勵那些做好事的人,沒有這個底線,道德是不可能長久存在的。在一個現代社會里,這個底線是道德的一個必要的保障。
記者:你的意思是誠信是被法律規范的。
許志永:道德法律規范出來的。
記者:那么應該誰來界定這個規則?
許志永:這個規則當然應該是大家在平靜的狀態下,理性的狀態下,尋求的最大道德共識。大家都認為咱們都不能偷盜,咱們都不能欺詐,每個人都期望這樣,每個人都期望不要欺詐,不要偷盜,但是如果說沒有一個法律的保障的話,偷盜的人、欺詐的人他能占便宜還不被懲罰的話,那每一個人都置身于這個社會之中就會學壞,因為你不學壞你要吃虧的,老實人吃虧的社會,那這個社會就不可能是一個誠信的社會。
記者:一個人在面對很多危險的時候都可以選擇避開,但是人要生存卻回避不了食物,就算一個摻假的人不吃自己造的偽劣的東西,他也必須要依靠別人生產的食品才能生存,不管人們在糧食里,蔬菜里水果里,動物身上土壤里,水里添加進什么,作為食物鏈的最頂端人類也只能自食其果。所以我們別無選擇,無權逃避未來我們能吃什么,我們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世界上取決于我們今天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