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非食用物質及易濫用食品添加劑“黑名單”公布
本報訊 (記者 方芳) 昨天,衛生部公布了首批17種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以及10類加工過程中容易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名單,包括漬菜、水果凍、油條等。
根據國務院部署,衛生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監察部、農業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和食品藥品監管局等9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的緊急通知》,決定在全國開展為期4個月的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專項整治。
衛生部昨天公布的首批名單顯示,17種非食用物質可能在食品中違法添加,包括:吊白塊、蘇丹紅、王金黃、塊黃、蛋白精、三聚氰胺、硼酸與硼砂、硫氰酸鈉、玫瑰紅B、美術綠、堿性嫩黃、酸性橙、工業用甲醛、工業用火堿、一氧化碳、硫化鈉、工業硫磺、工業染料和罌粟殼。加工過程中容易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則分別是:漬菜(泡菜等)、水果凍和蛋白凍類、腌菜、面點、月餅、面條、餃子皮、糕點、饅頭、油條、肉制品和鹵制熟食、小麥。
衛生部表示,該名單僅為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整治提供線索,并不能涵蓋行業內存在的所有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問題。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監督執法和處理案件過程中,要注意收集當地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情況,及時增補相關信息。此外,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在食品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可以向當地相關監管或行業主管部門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