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棵樹放棄整個森林?這樣的傻事,光明乳業自然不屑為之。
光明旗下健能益生菌酸奶早在2006年就已獲得保健食品身份,如今在產品包裝上卻絲毫不見端倪。為了不受保健食品適宜人群、適宜用量的限制,以及為了贏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光明不得不把寶貴的保健品身份棄之如敝屣。
保健品身份“深藏不露”
棲身于超市酸奶柜臺,價格不菲的光明健能儼然是酸奶里的貴族。然而,這個昔日憑借保健品身份一炮走紅的“保健酸奶”,如今卻找不到一絲保健食品的“痕跡”。
5月20日,記者在京客隆、美廉美等超市發現,光明旗下的健能酸奶包裝上看不到任何有關保健食品的標識、文號,產品包裝上除了標注自己“富含獨特的AB100活性益生菌”及原料、營養成分、生產企業外,既沒有象征保健食品的藍帽子標識,也沒有保健食品的批準文號。
難道是健能的保健品批號已經到期或者被取消?5月21日,記者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查詢證實,光明乳業公司健能牌益生菌酸奶的保健品批號依然有效,批準文號為國食健字G20060703,保健功能為增強免疫力、促進消化,適宜免疫力低下者、消化不良者,每日一次,每次一杯。批準日期為2006年8月21日,有效期至2011年8月20日。
標簽不符保健品規定
明明擁有合法有效的批號,健能為何要對本來引以為豪的保健食品身份遮遮掩掩?
《保健食品管理辦法》規定,保健食品標簽和說明書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要求,并標明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保健食品標志、保健作用和適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適宜的食用量等。
“保健食品必須標注適宜人群,”業內人士徐先生告訴記者,這一項規定無形中就限制了企業的目標消費群,“不排除企業在利用保健食品身份打開市場后,為了吸引更多消費者而干脆放棄保健食品身份。”
記者留意到,超市里的健能酸奶既沒有適宜人群的標注,也沒有用法用量的說明。光明華北大區總經理陳仲華5月22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沒有正面證實健能酸奶的保健品身份與消費人群受限問題,而是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對健能保健品身份取舍的緣由——最初申請到保健食品批號的健能益生菌酸奶是上海光明生產的,而現在北京市場上的健能酸奶直接在順義生產。
“要使用保健食品批號,每一條生產線都得經過審批,而牛奶企業不同于其他保健品企業,我們經常要推新口味、新規格,不可能每一條生產線都去審批。” 陳仲華告訴記者,為了節約成本,北京生產線并未申請和經過國家藥監局的審批。這也意味著,要想在全國更廣闊的市場上繼續使用“健能”這個金字招牌,必然得舍棄健能在上海已經取得的保健品身份。
健字號被“鳥盡弓藏”
不可否認,保健食品的身份,當年為光明健能打響招牌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世易時移,健能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急著“揚名立萬”的健能,保健品身份不但縛住了它的手腳,還給它惹來了不少麻煩。如此一來,健能自然要將自己與保健食品的關系撇得一干二凈。
陳仲華坦承,健能上市時大力宣傳其保健食品身份是“商業運作手法”,“(健能上市)一年以后,我們再也不提保健品概念了”。
2006年,健能益生菌酸奶裹挾著保健食品身份上市,光明集團也借勢大力宣傳該產品的保健功能。甚至在杭州一家大型連鎖超市里,健能的促銷員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通過健能為保健食品的文件貼在了酸奶冷柜旁的顯眼處,并突出該產品具有增強免疫力、促進消化的作用,特別適合“免疫力低下者和消化不良者食用”。
一番猛烈宣傳攻勢之下,健能果然借助保健食品身份打開了市場,并助光明乳業基本形成“六健客”產品,其陣容包括蘆薈酸奶、益菌奶、光明牌益生菌酸牛奶、健能牌益生菌優酪乳、健能牌舒平牛奶和健能牌貝愛康牛奶。市場數據表明,光明健能AB100益生菌酸奶當年就實現銷售額1.3億元,擁有“健”字無疑使其受到市場的更多追捧。
然而,隨著滾滾財源而來的,是不斷冒出的官司,這也許是光明“鳥藏”健能保健品身份的另一個原因。
2007年底,西安的孫安民因光明健能AB100益生菌產品標有“增強免疫力”功效買回給孩子喝,結果發現不但沒“增強免疫力”,孩子反而出現腹瀉。而在他購買的產品包裝上沒有保健食品標識,但卻標明“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功能。孫安民認為,光明健能AB100系列產品存在誤導消費者的嫌疑,將光明乳業告上法庭。
此后,天津、合肥等地消費者也陸續就光明乳業虛假宣傳一事提起訴訟。后來,光明集團無奈之下只能刪除了健能AB100益生菌外包裝瓶體上的保健食品專用語——“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