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奶牛的“有機大餐”
——從愛迪生配方奶粉看企業如何加強供應鏈管理
□ 本報記者 王惜純
嬰幼兒食品安全問題一直牽動著全社會的神經。近日,娃哈哈“愛迪生配方奶粉”向社會首度公開全球供應鏈細節,引起業界廣泛關注。奶源、加工、灌裝全程在荷蘭完成,分析愛迪生配方奶粉從牧場到終端用戶的傳輸路徑,不難發現,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供應鏈管理已經成為企業適應全球化競爭的一個有效途徑。
飼料“營養均衡”
“供應鏈開始于供應的原點,結束于消費的終點。”美國的一些管理學者認為,供應鏈管理是通過前饋的信息流和反饋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模式。
那么,愛迪生配方奶粉在“供應的原點”,是如何保證其飼料的純正安全?
據介紹,在愛迪生配方奶粉的專屬牧場荷蘭,每3~5年翻種一次,保證了牧草的有機新鮮。而且,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這里的飼料質量都是按GMP標準,嚴格把控,主要由黑麥草、玉米等天然原料配制而成,不含抗生素、生長激素及任何人工合成的添加劑。
營養是奶牛產出優質好奶的物質基礎。除了采取以放牧為主、補飼為輔的管理方式外,這里的奶牛“食譜”也是別具特色。據介紹,當地時間15時整,悠揚的音樂在草原上響起,奶牛們成群結隊地走進它們的“茶餐廳”吃“下午茶”,可是擺在它們面前的食物似乎并不一樣多,這主要是根據奶牛體重、產奶量等,通過牧草、精飼料等科學搭配,按需配料,從而保證每一頭牛的營養均衡。
奶牛也有“身份證”
對成年人來說,身份證是一個國家公民身份的標志。在荷蘭,作為一頭合格的奶牛,“身份證”必不可少。
為加強過程管理,在愛迪生的牧場里,每一頭奶牛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編碼,這就是它們的“身份證”,通過“身份證”上的電子芯片,管理人員可以簡便迅捷地掌握這頭奶牛的相關信息,保證奶牛的健康,擠奶機器人也可根據電子芯片,判斷奶牛是否到了擠奶時間,是否符合擠奶要求。
據介紹,在數據管理中心,有一個奶牛健康管理系統——任意輸入一頭奶牛的“身份證”號碼,它的個體身份、家族譜系、育種記錄、健康記錄以及每天的采食量、產奶量等相關信息就一目了然。這等于給奶牛建立了一個健康醫療檔案。一旦發現奶牛出現健康異常,病牛就會被轉移治療,并在痊愈后還會“隔離”兩周以上,才能被獲準“歸隊上崗”。這樣既保證了奶源的品質,又為根據遺傳信息培育下一代更優質的奶牛、產出更多更好的鮮奶奠定了基礎。
而且,荷蘭牧場的每一批牛奶都會被采樣送往當地的牛奶質量管理站,看是否符合制定的質量標準。如果未能達到標準,該農場主將會被禁止向乳品加工企業提供牛奶。
鮮奶全程有冷鏈
供應鏈的透明化已經成為食品安全的新課題、新趨勢。現代市場環境的變化,要求企業加速資金周轉、快速傳遞與反饋市場信息、不斷溝通生產與消費的聯系、生產出顧客滿意的優質產品。因此,建立敏捷而高效的供應鏈物流系統已經顯得至關重要。
奶粉保鮮工藝、生產體系等,一直以來都是各大配方奶粉生產企業所面臨的技術難題。如何通過各種協調手段,把產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戶手中?
愛迪生配方奶粉的工作人員發現,牛奶始終在冷藏條件下保存是保證新鮮度的最關鍵因素。為此,他們在4℃低溫儲存的鮮奶中,加入脂溶性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素,混合均勻后直接噴粉。然后,專用運奶車把它們直接送到愛迪生奶粉的工廠——荷蘭皇家乳品公司DOMO貝倫工廠。
由于這里采用的是國際先進的全自動、全封閉牛奶生產灌裝線,整個過程完全由計算機控制,看不到鮮奶。而從鮮奶到變成罐裝的奶粉,最多只需2~3天。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不少進口奶粉都是進口“大包粉”,漂洋過海運到中國,然后再加入營養素進行分裝,營養素都是以“干粉”的形式進行混合,而且原料奶粉與配方奶粉的生產日期就能相差幾個月,產品新鮮度大打折扣。因此,在奶源地灌裝,既保證了奶粉的新鮮安全,也避免了任何中間存儲環節而帶來的營養損失和污染。專家稱,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供應鏈管理透明化,已經成為提升進口奶粉品質監測、管理的重要推手之一。《中國質量報》
王惜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