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斷的螺栓藏在哪兒
逆向思維出靈感
□ 趙 華
創新是人類才能的最高表現形式,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動力。創新需要科學的思維方法,逆向思維就是其中一種常用且非常重要的思維方法。
近讀人機象棋大戰的故事頗受啟發。機器人套用“最佳棋路”打敗了眾多頂級大師,卻輸給了一位業余女選手。原來,這位女選手反其道行之,走起低水平棋路,弄得機器人反而沒了應對辦法,只好“拱手”認輸了。至此,人們不禁為女棋手拍案叫絕,其手法著實高明到位。而其高就高在善于反向思維、逆向思維。
習慣性的思維束縛著創新的思想,當你處理一件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以前遇到類似的事情,是怎么處置的”,“別人是如何做的”,然后沿著自己或別人做過的思路、經驗或模式重演。在習慣性思維的引導下,很難走上創新的道路。
某大型石油化工企業曾經發生過這么一件事,法蘭盤上的一根螺栓折斷后掉進設備里面,技術人員打開設備順著管道尋找,怎么也找不到。再往下尋找,必須停產。于是請示廠長,廠長認為此事非同小可,決定停產3天找螺栓。
正在這時,參加完全省職工創造力開發培訓的青年女工回到廠里。聽說廠里要停產3天找螺栓,她找到廠長問明情況,沉思片刻后說:“我這次在省里學了創造學,老師講了逆向創造法,有些問題可以從反面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彼又f:“斷螺栓說不定跑到了設備的上面,應該先從設備的上面找!
技術人員打開設備順著管道柱往上找,果然發現了那截斷螺栓。女工的一句話避免了停產3天的損失,而且停產3天也找不到斷螺栓,因為停產后還是打算繼續往下找,而螺栓根本就不在下面。
“重的往下掉,輕的向上浮。”這是常見的現象,也是人們的常識。而當常見的現象發生變化時,人們的常識沒有變,常識沒有變,思路就不可能變。常見的現象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發生變化,人們壓根不知道,也不去思考這樣的問題。創造性的思維要求人們能夠預見、預測到常見現象變化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引起的后果,并能思考到針對這種變化了的現象應該采取的措施。
斷螺栓應該往下掉,但是,當管道內的壓力發生變化,形成負壓時,它就被抽吸到了上面,卡在某個部位,結果出現了與常識相悖的情況。盡管這種情況少見,然而,這種情況一出現就成了使人想不到的問題。如果思路沒有改變,這個問題就難以解決。
一個好主意,也許就是一句話。好主意不是老主意,不是舊主意,而是別人不去想的主意,是別人想不到的主意。好主意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指向。要想出這樣的主意,必須掙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巴O備的上面找”,這就是創造性的好主意,沒有逆向反求的思路,還真想不到這并不難想到的主意。
對于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反過去想,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使解決它變得輕而易舉,甚至因此而有所發現,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跡來。
人們如果受慣性思維的束縛,就會窒息創造力。解決難題的辦法,有時候就像瓶底的水,當你喝不到夠不著的時候,只要倒過來就能喝上了,這與尋找折斷的螺栓道理一樣。《中國質量報》
□ 趙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