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多四少”改變“游戲規則”
華鑫化工廠用精細管理提高檢修質量
□ 顧小成
2010年以來,江蘇省海門市王浩鎮華鑫化工廠在設備檢修工作中,依靠精細管理提高檢修質量,用計劃精度控制檢修節奏,用責任意識確保質量管理,用有效措施保證精細管理,用標準化保障職工良好行為,實現了由原來的粗放管理到“四多四少”的重大轉變。
問題少了 辦法多了
為了確保設備長期穩定、安全、高效運行,該廠每年春夏兩季都要進行較大規模的設備檢修工作。今年該廠上報的維修改造計劃與往年相比,減少了大修計劃。究其原因,是廠里去年對鍋爐等在用設備實行了有計劃的倒運和停機檢修保養,提前“查體預診”,及時“活血化淤”,為今年的檢修工作有效地減了負。
進入檢修期后,該廠統一檢修期限、檢修項目以及檢修內容,各車間結合自身設備實際,分別制定不同的實施方案。配件加工車間自編檢修作業指導書,每臺設備的檢修項點、關鍵部位、質量要求等一目了然,使職工干活有章可循,既保證了檢修效果,又節省了檢修時間。面對鍋爐換熱板上積留的污垢,熱力車間開動腦筋,用乙酸、草酸、水按照比例調配成清洗液,清潔效果良好。維修車間為管網高處的閥門絲杠加套PVC管,既防止灰塵進入形成油垢,又達到美觀目的。
伸手少了 節約多了
“今年鍋爐清理的積灰比往年少,用于檢修的水量比去年同期下降7%左右。”配件加工車間主任張中華看著手里的經營分析表說。
正是得益于車間的計劃性停機檢修保養、狀態檢測、定期清理積灰,才有了這樣的結果。
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用心,垃圾堆里也能揀出金元寶來。熱力車間在檢修保養沉灰池閥門時,發現DN80進水閘閥開關不靈活。經解體,是銅套上的“鍵”變形了,他們從報廢閘門上找到一個同樣的“鍵”,重裝成了一個完好的閘門。
閥門檢修,這個車間一一拆卸,查找壞損原因,從廢舊閥門上找出完好的部件,二合一或多合一修復成可繼續使用的閥門,提高了修復率。舊管線檢修,職工們認真除銹、修口、刷漆,量體裁衣,量材使用,節約了購買新材料的費用。
跑冒滴漏少了 務實的多了
“從去年啟動精細檢修活動以來,職工在春夏兩季忙活的效果,在設備運行時得到檢驗,工作強度較往年下降很多。”維修車間副主任李大偉不無感慨地說。管網提前沖洗,跑冒滴漏問題提前解決,以往常常出現的加班加點的現象不見了。
嘗到精細管理的甜頭,職工的管理意識隨之增強。檢修計劃標準由廠到車間、班組再到個人,時間、責任層層到位。面對既定的檢修期限、檢修標準,職工自覺精細過程、加快進度,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精細管理,激發了職工創先爭優、比學趕超的進取心。截至目前,該廠已完成今年檢修任務的95%。
“投入沒增加多少,人還是那些人,設備還是原來那些設備,管理思路和方式改變了,就帶來可喜的變化。精細管理轉化為職工的主動意識后,就能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廠長李學明說。
標準活多了 “差不多”少了
“自標準化良好行為推廣以來,職工干標準活多了,干得‘差不多’和我行我素的人少了。”當說起推廣標準化良好行為的好處,配件加工車間副主任陳和偉連比帶劃地說。
2010年以來,全廠基礎管理工作逐步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模式轉變,各車間從強化班組員工崗位行為養成抓起,對作業現場“每一人、每一天、每件事、每一處”的工作狀態實施精細、規范、嚴格的全過程管理,完全改變與以往不同的班組管理模式。實施A、D卡班組運作管理,即A卡約束員工行為,實現自我檢查、自我管理;D卡起到嚴格考核、互相監督作用,班組員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班組管理人員管什么、誰來管、管到什么程度,進行具體細致的分工。明確了正班長專抓安全,副班長主抓生產,并協同質量驗收員抓當班工程質量,避免了職責不明和線多理不清的現象。員工每班進入工作面進行安全確認,確認無安全隱患方可作業。
配件加工車間把安全自主管理融入到精細化管理之中,圍繞“班組自控、崗位自律”的管理模式,建立了正副班長、質量驗收員、打眼工、開刮板運輸機、機工、雜活工7個崗位的班組職責,大力倡導“管生產必須管安全”和“自己的安全自己管”的理念,使自我安全約束、相互安全監督根植于員工之心,車間安全管理效果越來越好,職工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多了,有安全陋習的少了。
《中國質量報》
顧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