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 新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中,國務院指出“這是一起不該發生的,完全可以避免和防范的重大責任事故。”事故調查組專家指出,甬溫線的信號系統設計存在嚴重缺陷,在遭雷擊后由紅燈變成綠燈,導致事故發生。
盡管幾乎所有的企業對外宣傳的宗旨中都有“質量”這個詞,但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將追求質量的意愿化為一以貫之的企業行為?如何把質量真正融入企業的血液,轉化為企業競爭力?質量不是檢驗出來的,是制造出來的。但是,許多人沒有認識到,產品質量首先是設計出來的。沒有好的設計、沒有設計本身的高質量,制造能力再強,也于事無補。
據媒體報道,去年美國海軍遇到了一件頭疼事——寄予厚望的近海作戰艦“自由”號因設計存在缺陷,未能通過相關技術測試。
花費數億美元制造的近海作戰艦無法通過技術測試,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設計存在致命的缺陷。就“自由”號來說,該艦最初設計用鋁材制造上層,中途又改成用鋼,結果造成了超重。同時,該艦沒有采用傳統的螺旋槳推進器,而是采用了水噴式推進器,讓水噴式推進器在艦體超重情況下工作,增加了工作負荷。該艦一次次地改變設計,不斷延長交付周期,使新型戰艦價格已經數倍于最初設定的2.2億美元的價格。即使如此,該艦最終還是沒能通過測試。
最近,筆者在聽袁衛博士《統計與決策》課程時,對“最好的質量不是生產出來的,是設計出來的”這一概念深受啟發。這句話原本是講日本質量管理的實驗設計理念,就是希望通過事先的“試驗設計”(田口玄一博士設計思想)實現產品的最優產品組合、最優質量以及最低價格,從而超越傳統的通過在生產過程控制和生產之后的質量檢驗的方式來進行質量管理的理念,這也是日本在上個世紀70~90年代質量管理超越美國的重要武器。制約產品質量的因素很多,可源頭是設計。
同樣,近幾年我國發生的一些化工安全事故,暴露出現行設計規范和標準滯后或缺失,總體規劃布局欠完善,設計變更管理隨意性大,設計單位水平參差不齊,安全設計存在缺陷,安全設計管理存在盲區等問題。設計在化工安全生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實現化工安全生產不僅要靠管理,更重要的是在裝置建設時就采用先進的安全技術,選擇安全的生產裝置和設備,從而形成安全的生產環境和條件!吨袊|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