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 新
折疊,這是每個人每天必須有的行為。毛巾、被子、衣服、鈔票、報刊、廢紙……都要經過折疊。折疊是改變事物形態的最簡單手段,人類早就把這種手段用于創造性的活動中,折紙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創造。
折紙誕生在中國,但真正把折紙發揚光大的是日本人。日本一向把折紙視為他們的國粹,折紙是全國小學的必修科目,通過折紙可啟發兒童的創造力和邏輯思維,促進手腦的協調。在一些人的心里,折紙僅僅是孩提時代的玩物,其實不然,折疊是一種重要的技術結構,更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和作用的創新方法。
許多東西離不開折疊結構,其創新點也在于折疊的巧妙設計。折疊嬰兒床、便捷折疊茶包套裝、折疊凳、折疊獨木舟、多用折屏風、折疊式A字型鞋架、多用折疊墊……連顯示屏也能折疊。早在2009年,三星公司就推出了轟動一時的折疊AMOLED顯示屏,不過這種技術至今尚未大規模應用在產品中。在此基礎上,三星公司進一步拓展,推出了更加精良的折疊顯示屏,可以達到180度折疊,經10萬次折疊測試,顯示屏依然保持無折痕的狀態,折疊處的亮度僅降低6%,處于人眼不易察覺的范圍。
折疊作為創造方法,其創新的目的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通過折疊改變某種東西的形態,方便使用;二是利用折疊,使某種東西產生新的功能;三是借助折疊,設計出一種全新的東西。
前一種目的的折疊為數最多,諸如過去木工用的折尺、折疊衣架、折疊單腳架、折疊傘、折疊自行車、折疊梯……
第二種目的的折疊,使某種東西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礎上有了新的功能,例如地墊。把它的兩個角經過彎折后可以固定起來當做靠背使用,折疊使地墊有了一種新功能。
第三種目的的折疊最具創造性,改變了人們對某種東西的原有認識,例如折疊應急門。地震發生時,桌子下面并非是安全系數較高的避難處,“三角地帶”才是更為安全的地方。這個“三角地帶”在哪兒呢?怎樣能在幾秒鐘內進入其中呢?這是一個全新的設計,只要將門的上半部分折疊下來、下半部分就會自動傾斜,形成一個極其牢固的三角空間,在災難來臨時保全性命。而且,門的空腔部分存有照明等應急工具及食物。
折疊其實是不同的。一種折疊可以啟發你想到另一種折疊;解決這一問題的折疊,或許能解決多個問題;多一些對折疊原理和結構的了解,就會多一些創造性的啟示。
2004年,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在發射太陽能飛船時意識到,為外太空航行提供能源所需的太陽能板需要盡可能大地展開面積,而這些太陽能板又必須能夠被折疊到盡可能小的狀態才能在發射過程中裝進狹小的飛船船艙,并且這一折疊和展開的過程都必須盡可能簡單,才能在無人環境中順利完成,這正是折紙技術所研究的問題。于是,東京大學宇宙科學研究所教授三浦公亮發明了一種折紙方法,為太陽能板的收放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這一方案被稱為三浦折疊法,被廣泛地應用于各種生產領域,甚至包括輪胎的胎紋設計。折紙技術還被用于設計人造血管支架,因為這一支架需要被折疊得足夠小才能被放入血管,在到達指定位置后再被展開成一段人造血管,這一設計是由牛津大學的中國科學家帶領的研究小組發明的。
同樣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原理、不同的結構、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材料創造出來,因此,已有的事物都可以重新創造。比如折疊梯、折疊椅等已經發明了不下數百種,但是至今仍有新的多用折疊梯、折疊椅陸續發明,其創造原因即在于此。《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