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兄弟心目中的“五星級肥”
——史丹利公司履行企業責任狠抓產品質量工作紀實
□ 糜玉星 本報記者 孫 圓
中國復合肥品牌眾多,史丹利復合肥讓人耳熟能詳。作為全國優質化肥生產基地的一朵奇葩,史丹利復合肥以過硬的質量,頻獲全國各地農民兄弟的好評。
“靠質量振興企業這是史丹利公司不改的初衷。我們要求每名員工心里時時懷著對農民負責的濃厚情感,把好每道質量關。誰生產了不合格肥料,就追究誰的責任,真正打造一個讓農民喜歡施用的‘永久’品牌。”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文班如是說。
標準是打造優質產品的“尚方寶劍”。史丹利公司大力推行ISO9001質量管理標準體系,根據國家質量標準制定了66個企業標準,建立了質量責任制及獎懲辦法。為完善檢測手段,投資100多萬元,建起了高標準的化驗室,配備了定氮儀、電光分析天平等先進的儀器;定期舉行培訓,進行考核,使化驗人員能快速、準確地測試國家規定的全部檢驗指標,做到有效指導生產,保證配方質量。史丹利公司從自身是下游企業的實情出發,對所購原料堅持好中選好,為產品創優奠定基礎。只要原料優質,花錢再多也在所不惜,先后多次從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進口原料。原料進入廠區時,不論量大量小,均認真進行檢查,嚴格化驗養分含量。對達不到質量標準的,堅決拒收。
人是生產優質產品的關鍵。史丹利公司長期著力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定期對生產工人進行崗位培訓,對考試合格者發給操作證,方準許上崗上產。不合格者,決不允許上崗;每年評選優秀生產工人,以此激勵員工牢記質量,干好本職;組織工人換位思考,開展“假如我是用肥人”的大討論,強化生產工人的質量意識。在每道工序上,都配備了專職巡檢員,對重點工序,每個班時不少于12次巡檢,以便發現質量問題,及時解決,消除隱患。
走進每一個生產車間,巡檢員認真地巡檢,工人們聚精會神地生產,自動化的灌裝、封口后,產品成袋排成直線被裝卸工人運到倉庫。偌大的倉庫,擠滿了來自河北、河南、安徽等地的運肥車輛。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各地經銷商急于要貨,產品未出來就已“名肥有主”,裝袋后立即就裝車拉走。
據了解,從去年12月起,史丹利訂單如雪片飛來,全國各地經銷商為春季生產提前匯款采購肥料,南方客戶都是幾十個車皮的采購。春節后至今,前來拉肥料的車輛每天排成長龍,形成了熱銷的局面,目前生產計劃已經排到8月。面對產品供不應求的大好局面,史丹利公司總經理高進華審時度勢:“‘蘿卜快了更洗泥’,不能為了多發貨,獲得更多的收益,放松了質量管理。對于每道工序、每個細節,仍要認真對待,確保進入市場的每袋復合肥質量達標。”
正是憑著始終如一的態度,嚴謹的生產工藝,史丹利公司贏得了紅紅火火的市場,并逐步成長為大品牌。“黃土地、黑土地,施肥就用史丹利”,這些發自農民內心的肺腑之言,凸顯了史丹利復合肥在他們心目中的位置。
河北省南和縣郝橋鎮程莊村農民程云芳聽本村村民說,小麥施用史丹利復合肥單產能增產近百公斤,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買了一袋。為了驗證史丹利復合肥到底能否增產,他在自家地里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施用史丹利三安復合肥的小麥單產高出兩成多。自此,他每年種植小麥時都用史丹利三安復合肥。作為受益者,他心存感激地說:“史丹利三安復合肥就是好,說它是五星級肥效一點不為過。”
在技術裝備上舍得投入,確保產品質量。史丹利公司曾投資1.8億元,自主創新建起年產80萬噸的雙塔復合肥生產線。該生產線為全自動電腦配料控制,采用先進的熔體尿素載體塔式造粒技術,熔融尿素與磷、鉀等原料充分混合后,從高塔頂部噴淋而下,自然冷卻造粒,產品外觀光滑,顆粒均勻,帶有融化孔,自身防偽。由于是電腦配料,電腦指揮生產,產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同時,還建起了兩步氨化新型硫酸鉀復合肥生產線等先進的生產線,生產出的硫酸鉀復合肥和高塔生產線生產的高塔復合肥均被國家科技部、國家質檢總局等4部委聯合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隨著史丹利復合肥銷量的不斷上升,史丹利公司積極實施“好品牌”戰略,全面推進產品質量,做強做大企業,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在堅持嚴格監管生產關口的同時,大力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公司為營銷人員分配了測土配方任務,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營銷人員利用測土儀器免費為農民測土,根據測土數據配方生產肥料,從而保證了肥料養分的適中和均衡,滿足了作物生長需要。山東省招遠市果農林瑞支施用史丹利公司為他生產的測土配方肥料后,他家的蘋果長得個頭大、口感好,上市提前,賣出了好價錢。嘗到甜頭的他,就認準了施用史丹利復合肥。他認真地說,“史丹利復合肥雖然沒有促銷品,但我就是愿意買它施用”。
為了大地的豐產,為了農民的增收,擔當起企業的質量責任,這是史丹利公司堅持不懈的追求和承諾。《中國質量報》
糜玉星 本報記者 孫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