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資產申請竟被容忍
復審后的名單里,有37戶家庭資產為“零”。經適房價格低,但絕不是白送,也得花錢買,資產都是零了,拿什么買房呢?零資產挑釁了常識,也侮辱了公眾智商。
人們紛紛譴責這種不誠實的行為。只要有房住,有衣穿,怎么能將家庭資產總額填寫為“零”?遇到所謂的零資產申請戶,應該立刻毫不留情地將他們淘汰出局。
第一次公示時犯一些“低級錯誤”,勉強說得過去,都復審合格了,這些被“高度關注”的“低級錯誤”早就應該沒有了,怎么還留著?
經適房涉及產權,牽扯利益巨大,在深圳,一套房動輒百萬元以上,一些人肯定要想方設法動經適房的歪腦筋。但零資產申請保障房大行其道,完全是相關部門開閘放水、聽之任之的結果。因為保障房申請條例對申請家庭的收入和資產的上限有明確規定,沒有下限進行規定,可見零資產的問題,并不僅僅是審核人員工作不細、把關不嚴,而是由于根據現行制度,零資產申報合乎規范。
保障房公示不是第一次,零資產問題也不是首次出現,不少網友質疑其中有貓膩。通過完善制度設計,將零資產申報視為違規行為,禁止其進入復審并非難事,為何直到現在仍對其視而不見?“政策漏洞” 為何遲遲不補?這究竟是懶政所致,還是別有隱情而遲遲不愿堵住后門?環境如此寬松,一些無良分子自然要打保障房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