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傳出消息,《平板電視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已經接近完成。再經過幾輪行業論證后,有望在半年內正式實施。
消息一出,幾乎所有的彩電廠家都顯得非常平靜。他們的說法是,自己公司的主力產品完全符合節能標準,此門檻對現有的產品結構幾乎沒有影響。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稱,新規定實施之后,預計市面上會有15%左右的產品將被攔在門檻之外。
只有“15%的產品不符合要求”,這也意味著,費了很大力氣出臺的一個想要影響全行業的規定,結果只能影響到一小部分的產品。
現在,家電領域大類行業基本都出臺了能效標準,比如耗電大戶空調、冰箱等領域。不過顯然,彩電和空調能效標準的意義完全不一樣。一個尚未出臺的定速空調能效標,就能讓85%的高能耗產品幾乎在1年多的時間里消化完畢。這樣的力度,才真正顯現出了一個標準出臺的必要性。
反觀彩電行業的這個能效標,平板電視本身的能耗就沒那么大,即便有了這么一個規定,影響到的也只是全行業中15%左右的產品。雖然,這樣一個標準與產業發展相比已顯滯后。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根本分不清能耗為120瓦和160瓦的平板電視有什么區別,而且他們也幾乎不會去關心。原因很簡單,平板電視與傳統CRT電視相比,本身就屬于節能產品,在平板電視已成普及化產品的今天,消費者們更關心的是電視的畫面的清晰度,是否有附加功能,而對于是否是節能產品,恐怕不是選購時的必要條件。
反觀平板電視的其他指標,卻是一個很混亂的局面。比如對尺寸的明確劃分,比如對數字電視一體機的定義,比如對可視角度的規范……也就是在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廠家都在爭論“標準屏”和“非標準屏”的定義,到底什么規格的尺寸才能更好地顯示高清畫面。
平板電視能效標準的確需要去規范,但在目前的產業發展情況下,從電視的最基本用途出發,關注那些“更迫切需要標準”的領域,無疑是標準制定機構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