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口增速放緩陰霾里,家電企業終于盼到了拉動內需的“東風”。
10月16日,財政部、商務部正式下發了《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方案》。作為擴大內需的一項,家電下鄉實施區域和品類擴大,新增內蒙古、遼寧、大連等10個實施省市和洗衣機一個下鄉產品。
大多數國產家電企業都表示將參加此次家電下鄉的投標。分析稱,推廣家電下鄉對國產家電企業利好,但由于總量少,短期并不能帶來巨大的產量拉力。
開放新10省
“國內家電企業都不會放棄這次機會,”深圳康佳(000016.SZ)多媒體事業部相關負責人透露,公司正在準備這次家電下鄉的投標。對于此次投標具體細節,負責康佳家電下鄉投標的相關人士稱,招標方要求對媒體保密。創維數碼(0751.HK)、美的電器(6.90,-0.18,-2.54%,吧)(000527.SZ)也表示將參與投標。
下鄉的具體家電企業補貼產品型號及銷售最高限價在招標中決定。
相比去年12月起商務部、財政部在山東、河南、四川試點的首次家電下鄉,今年推行的家電下鄉的地域范圍和品類都有所擴大。
根據10月16日財政部、商務部下發的《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家電下鄉工程在山東(含青島)、河南、四川4個試點省市的基礎上,將內蒙古、遼寧(含大連)、黑龍江、安徽、湖北、湖南、廣西、重慶、陜西10個省市納入推廣范圍。與2007年試點省市相同,新增的10省市依然是農業大省。對于其他暫未納入范圍的省份,商務部的文件特別指出,這些省份如有意愿開展,可向財政部、商務部提出申請,由兩部委根據預算安排及宏觀經濟狀況等因素研究確定具體實施時間。
此次家電下鄉在彩電、冰箱、手機之外新增了洗衣機這一品類的產品。此前,呼聲較高的空調和小家電產品并沒有入圍。但兩部委也稱,“今后可以根據農民需求情況,對家電下鄉推廣產品進行適當補充和調整”。
之前,試點期間要求的“國家名牌”等標準已經被取消,這給了更多國內品牌以機會。
借風深掘農村
此次,商務部、財政部啟動家電下鄉推廣,被看做政府推動擴大內需的側影。
2007年12月開始,山東、河南、四川3省進行了財政補貼家電下鄉產品試點工作,對3省農民購買彩電、電冰箱(含冰柜)、手機3類產品,比照出口退稅率,給予銷售價格13%的財政補貼。在《方案》里,商務部、財政部給家電下鄉試點的評價是“效果顯著”。
來自中國家電協會數據,家電首次下鄉的試點期間(2007年12月到2008年9月),總銷售額在40億元左右,遠低于預期的上百億元。
試點時,獲取補貼的復雜手續沖擊了農民的購買積極性。為了保證補貼能夠安全發放,商務部設計開發了“家電下鄉信息管理系統”,規定“農民須憑個人身份證及戶口簿,在指定的銷售網點購買試點產品”,然后還要“憑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戶口簿原件及復印件、購買產品的發票及復印件、產品標識卡及儲蓄存折,到戶口所在地的鄉鎮財政部門或者指定的機構申報補貼資金”。
此外,家電下鄉的補貼資金由中央和省級財政共同負擔,中央財政負擔80%,地方財政負擔20%。試點中出現了地方政府財政補貼延遲到位,而影響項目實施的延后。
雖然達不到預期,但由于出口增速放緩,急尋出路的國內家電企業更珍惜內銷市場蛋糕。在國內市場,家電企業特別是黑電企業受到外資品牌不斷“入侵”的威脅。三星、索尼、夏普等全球一線電視機廠商進軍原本是國產品牌陣地的二三線市場。2007年夏普在廣東增加了東莞、佛山、中山等9個辦事處,并擴張這些城市的營銷隊伍。
由于目前家電下鄉的總量較小,短期內對行業總產量拉動不大,但業內普遍認為影響在中長期體現。按照農村冰箱普及率每年將提高0.92個百分點至2.67計算,到2012年底,農村冰箱普及率將達到39.17%。2007年全國冰箱銷量為4319萬臺,內銷2682萬臺。按照家電下鄉帶來230萬臺左右的凈增量,相當于增加冰箱行業銷量5.33%和內銷8.58%。
東方證券家電分析師張小嘎認為,家電下鄉將使黑電企業和白電企業中主業為冰箱和洗衣機的廠商受益。
從前期的試點來看,需求量排名順序為冰箱、彩電和手機。洗衣機的納入符合農村居民當前階段消費升級的需要,預計也將有一定的銷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