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昨日傍晚宣布,今起下調汽、柴油價各190元/噸。這是我國今年以來第七次調整成品油價。
調整后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6620元和5880元,下調幅度分別為2.79%和3.13%。
換算成零售價格,這次90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分別約調低了0.14元和0.16元。正值國慶、中秋“雙節”前夕,這對消費者來講可謂是一份不錯的“雙節”禮物。
調價時間點提前
昨天下午2點左右,坊間已有消息稱在今天或者明天發改委可能會下調成品油價。
一位基金界人士當時對CBN記者表示,按照“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率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這一機制看,調價時間更應在國慶節之后。卓創資訊的檢測數據監測模型顯示,調價時間點應該是10月1日凌晨。
當然此次調價的最重要原因,是因為三地原油價格下滑。
卓創監測的數據顯示,截止到9月28日,以辛塔、布倫特和迪拜原油為基準的國際三地參考油價連續22個工作日的移動均價比9月2日(上一輪調價)的22日均值下跌了5.42%,超過了國家按規定的4%。
“這次政府調價的理由比較充足,因為機制已滿足。而且,此時下調價格,不會對國內經濟產生抑制作用。臨近國慶,下調成品油零售價格,也算是為60年大慶獻禮。”卓創資訊分析師劉鋒說。
下調容易上調難?
招商證券研究員裘孝鋒表示,這一輪國內成品油價調整后,相當于三地原油均價63美元/桶左右,與目前國際市場的原油均價有約5美元/桶的差距。
國家發改委一位人士此前在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將國內成品油價換算成國際油價,每一次的調價均存在著每桶7美元左右的差價。相比國際油價的下跌,理論上本次的成品油價下調幅度應該在300~400元/噸左右,這次的下降幅度很顯然是再次縮小。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發改委縮小調幅,可能是考慮到了石油企業的盈利問題。
一位石化界的管理層人士前日對CBN記者說,國家發改委調價主要參考四大方面: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中石化及中石油煉廠的利潤、企業進貨成本等。
“下調油價幅度若太大,會對石化企業的利潤產生負面影響。因為整個9月的煉廠煉制成本,其實是8月份的價格,仍然在70美元/桶左右,并不低。”中投證券研究員芮定坤告訴CBN。
中石化一位管理層人士也對CBN記者強調,一方面要看到這幾天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另外也要注意油價的長期點位比較高,還是在60多美元/桶。
裘孝鋒也指出,從我國近期的幾次下調油價情況看,政府在操作“下調”油價這一動作時,明顯要比“上調”容易一些。只要按照定價機制運轉,國際油價下降時發改委就可能會下調油價,但幅度不會太大。而漲價過程中,政府的壓力將更大,會綜合各種情況不讓成品油價大幅上漲。
裘孝鋒稱:“目前已進入到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石油需求回升階段。預計原油價格在未來6個月內會溫和上漲。”
預計不會沖擊市場
本次調價后將迎來長達一周多的國慶、中秋長假。由于民眾外出旅游、探親高峰的來臨,交通運輸等行業將迎來一波用油小高峰,調價會不會對油品市場帶來一定的沖擊?
對此,東方油氣網首席分析師鐘健在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5月份至今的經驗表明,成品油定價機制的運用已進入正軌。及時調價有利于及時釋放市場預期,調價并不會引起中間商明顯的投機行為,以及用油終端的恐慌性購買。
其實,早在上周出現調價預期時,市場的實際批發零售價已經普遍下跌。根據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網站發布的9月25日成品油市場簡報,比如青島市場,整體需求清淡,0號柴油的主流成交價為5800~5850元/噸,銷售時如果量大還會按情況有所優惠,已經低于本次調價后柴油5880元/噸的價格水平。
即使如此,對眾多打算在“雙節”期間出行的私家車主來說,下調油價也是一個好消息。有私家車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很多朋友都打算在長假期間開車去外地游玩或是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