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開始星級評價至今,共有30款車型獲得了5星評價,其中,有16款車型是憑借加分拔高到5星的,超過半數。
也就是說,這16款車型雖然碰撞試驗的分數僅獲得4星,但由于加分被破格提拔為5星。獲得4星的22款車中,也有5款為加分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3款獲得5星的小型車都在“16車”之列。老大難——小型車的安全性能問題再次凸顯。7款5星級A類乘用車中,有4款是靠加分入列的,超過半數。B類乘用車情況稍好一些,17款5星車中有9款是憑借真正實力獲得的。多功能乘用車和運動車的整體安全性能水平不高,離5星甚至4星標準還有較大距離。
加分項目集中在氣囊上
C-NCAP的滿分為51分,其中包括48分的試驗得分和3分的加分。加分項從2006年C-NCAP誕生起就一直存在,考察內容包括安全帶提醒裝置以及側氣囊、氣簾。
C-NCAP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洧告訴記者,設置加分項是為了提升車輛安全配置。安全帶提醒裝置和側氣囊、側氣簾分別是正面和側面碰撞保護裝備的代表。
安全帶提醒裝置可以幫助提高安全帶的佩戴率。因為安全帶是被動安全中最主要的保護設備。“不系安全帶,有多少個氣囊都沒用,”李洧說。截至去年,參加C-NCAP測試的車型中,駕駛員側安全帶提醒裝置的配裝率已達到82.1%,副駕駛側的配裝率達到57.1%。而在2006年,C-NCAP碰撞車型中只有1款配置了側氣囊、氣簾;2007年有7款車配置了側氣囊;去年,已經有9款車有了這一配置。
對于歐洲、日本等NCAP都沒有設置加分項目,李洧表示:在國外,安全帶提醒裝置是被強制裝在車上的,而在我國,該裝置僅納入推薦性標準,只好作為加分項納入。
而正是加分項的納入,讓16款車型從4星破格提拔到5星。按照C-NCAP管理規則,≥45分的車型可獲得5星評價,≥40分且<45分的車型獲得4星評價,≥30分且<40分的車型獲得3星評價。而這16款車型在碰撞試驗中的實際分數大都在42至44分左右,即僅符合C-NCAP4星標準。但由于這些車配備了安全帶提醒裝置、側氣囊或氣簾等加分裝備,獲得了1至3分的加分,因此破格提為5星。此外,有5款車型在碰撞測試中的得分為38至39分左右,僅符合3星級標準。但由于獲得加分,這些車型被破格提為4星。
碰撞車多為頂配車
因為企業可以選擇被評價車型的配置,加分項成為一些企業獲取高分的跳板。
按照C-NCAP管理規則,參與評價的車型需為擁有一定銷量的新車。因此,C-NCAP管理中心在選出即將碰撞的車型后,會“征求”生產企業的意見,由企業提供最大銷量配置車型的信息。如管理中心未收到企業反饋,則會選擇標準配置的車型。
可管理中心畢竟不是交管局,哪個配置的車上牌量最大,他們無從考證。企業有了可控的機會,自然會緊緊抓住——白來的3分誰會不要呢?企業報給管理中心的暢銷車型就變成了高配車型。對此,管理中心也只能“用車不疑”。
汽車企業也可以自愿申請進行C-NCAP評價,購車款、試驗費由企業承擔。既然花了錢,企業當然愿意獲得好的評價結果,拿高配車、頂配車去做試驗成為必然。
于是,C-NCAP評價過的車型中,高配車、頂配車比比皆是。而正是這些車,獲得了大部分的5星評價。
加分項目有“注水”之嫌
不可否認,加分項有其存在的意義。安全帶提醒裝置提高了安全帶的使用率,側氣囊、氣簾保護了乘員安全。但是,許多車主對這些安全裝備也并不買賬。
一些車主嫌系安全帶太麻煩,提醒裝置發出的“嘟嘟”聲又很刺耳,索性把安全帶系在座位上后再上車。氣囊在車輛發生碰撞中只是輔助安全帶減低碰撞對車內乘員的傷害。但當乘員未系安全帶或坐姿不正確時,氣囊的彈出反而會增加危險甚至帶來致命的傷害。此外,氣囊只可能在第一次碰撞中發揮作用。
加分項仍會保留
為了保證C-NCAP滿分51分的結構不變,盡管具體分值和加分項目會有所調整,但3分的加分項將恐難取消。
現在擁有碰撞成績的車型都是按照2006年版C-NCAP評價規則進行試驗的。按照該規則,對于前排配有安全帶提醒裝置的車輛,最高可加2分;對于配有側氣囊和氣簾的車輛,若該氣囊和氣簾在側面碰撞試驗中能正常展開,則可得1分加分。
從明年1月1日起,C-NCAP將執行2009版評價規則。新規則中,加分項總分仍為3分,但安全帶提醒裝置的加分由2分調整為1.5分,同時增加了對ISOFIX(兒童乘員約束系統)裝置的0.5分加分。